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已成为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新时代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2023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要建设“好房子”,建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是关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广西为建筑工地装上“智慧大脑”工地监管更到位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业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广西以提供高品质建筑产品为核心,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建筑业转型升级行动,着力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2022年全区建筑业完成产值7276亿元,同比增长8.6%,2018~2022年年平均增长11.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3.8个百分点,增速排在全国前列。
“工厂化”造房子,工期短质量高 建筑建造模式变革
工业化是数字化、绿色化的重要产业载体,是建筑建造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基础条件,是减少建筑业碳排放的有力措施。
近年来,广西专门成立装配式建筑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多项重要政策文件推广装配式建筑,发布装配式建筑相关标准和图集14部,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尝到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甜头”。
广西北投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北投溪境(二期)项目部分建筑的楼板、楼梯、墙板就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装配率达到了50%。相对于传统的建造方式,装配式建造的现场非常干净整洁,不需要搅拌砂浆水泥,没有尘土飞扬的困扰,工人的作业环境相比过去更舒适。
工人在现场安装预制墙体
在施工现场,只见一个工人扶着预制墙体,另一个工人将上下管卡固定射钉,伴随着“砰砰”几声短促的巨响,一面表面光滑平整度高的墙就出现在眼前。“一个安装小组1.5天就可以完成一层楼内部非结构性墙体的安装。”项目经理赵刚介绍说。
“把更多的工序前移到工厂进行,在车间预制的建筑部件,相对于现场施工,不受天气影响,不用费时等待自然沉降。”赵刚说,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使用ALC(蒸压轻质混凝土)墙体、预制楼板和楼梯,比传统的砌筑方式节约一半时间。
相比传统砌筑方式,装配式部件单价并不便宜。但由于节约工序、减少耗材,缩短了施工时间,总造价会更低。“采用预制部件,不用担心工人技术水平高低,建筑质量更有保证。”广西建工轨道装配预制混凝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金岭表示。
广西建工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PC生产基地
为什么装配式部件质量更好?广西建工柳州装配式建筑现代化产业园PC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装配式部件一般采用订单式生产,厂家接收到施工单位的订单,会根据不同的楼栋,设计制作不同的部件模型,构件的尺寸、预留洞口、预埋线管线盒等,工厂都可以提前深化、量身定制,尺寸可以精确到毫米级,各个部件无缝衔接,避免开裂、空鼓、水平偏差等方面的通病。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多年努力,广西已培育出2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5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以及10家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培育示范基地,已投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41家,预制混凝土构件年产能达260万立方米,钢构件年产能达108.41万吨,全区建设装配式建筑面积累计1093.91万平方米。
“智慧大脑”,让建筑市场全链条联动 监管更到位施工更安全
没有佩戴安全帽就进入施工现场?现场摄像头即刻拍下这一瞬间,几秒钟后,项目安全员就收到安全隐患预警短信,监管系统对智能硬件设备上传的隐患报警进行记录,同步下发至工程项目,要求工程项目完成相关整改并形成整改材料,打造“隐患监控—隐患报警—隐患整改—整改审查”的隐患处理闭环。据了解,工地拥有的这个“智慧大脑”,能对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规范的管理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实现有效监管。
近年来,广西试点推广“智慧工地”,开发了广西建筑工程智慧安全监管平台,超过100个建设工程成为试点项目,累计发现隐患次数近1.7万次,所有试点工程均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华润西园二期项目是试点项目之一。施工单位中建七局六公司南宁西园二期项目经理陈海发介绍说,项目针对易发生事故的场景,尤其是“三宝、四口、五临边”,重点进行安全帽佩戴、反光背心穿戴以及塔吊、施工电梯等机械的安全监控管理。
据项目智能设备运营商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黄麓平介绍,通过在现场安装摄像头,对施工现场、生活区、主要出入口等重要部位进行实时远程视频监控,实时采集视频图像,利用AI(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安全隐患及人员违规行为进行安全隐患报警,便于建筑工地的安全监管、事故溯源,保障现场和人员安全。
目前,项目处于收尾阶段。据介绍,工地还安装了“扬尘噪音监控”设备,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噪音数值进行识别,对超标超限的情况进行及时报警并传输数据,形成环境预警,督促项目管理人员尽快进行环境整改,保持工地现场环境洁净。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监管平台通过视频监控、AI分析、起重机械监控、升降机械监控、扬尘噪音监控、出入口人员监控等智能设备,结合AI、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制防”四位一体的工地安全管理体系,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将被动“监督”变为主动“监控”。
越来越“智慧”的,不止建筑工地。2021年,依托诚信一体化平台,广西建筑市场监管云平台上线,与数字化施工图审系统、行政审批系统、自治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等14个相关管理系统互联互通,对建筑市场全链条信息采用一处变动、多处更新机制,细化施工、监理、检测、招标代理机构等各方主体的诚信评价,实现建筑市场、施工现场、招投标市场的“三场联动”。
绿色建筑,让低碳发展贯穿建造活动全过程 业主生活更舒适
绿色化是新型建造方式的发展理念,直接体现了建筑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目标,贯穿于建造活动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不断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建筑,把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广泛应用在新建项目的开发建设中。
新型绿色建筑小区是什么样的?
南宁市盛邦滨江府是新型绿色建筑小区。“小区采用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减少硬质铺装,回收雨水净化后用于小区景观水体。绿色景观设计方面,设置乔木遮阴,也可缓解热岛效应。”
盛邦滨江府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小区景观水体
南宁市常年日晒时间长,为了帮助房屋降温,该项目除了使用保温隔热性能更好的墙材外,玻璃也“暗藏玄机”。看似平淡无奇的玻璃,其实是LOW-E双层中空玻璃,按动玻璃上的按钮,即可启动玻璃内的遮阳百叶。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设计,小区业主不需要安装热水器就随时有热水可用,且成本比安装家用热水器更低。这是如何实现的?奥秘在于小区负二层的绿色能源示范项目江水源热泵系统。
“分散供热一般是采用燃气加热、纯电加热和空气源热泵加热几种方式。但江水源热泵系统利用江水作为加热介质,简单来说,就是抽取邕江水,利用换热器,把江水的热提取出来,加热生活用水,送到各家各户。”五象新区管委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由于江水充足,且相比将空气作为冷热源,江水源热泵系统没有冷却塔产生的噪音和飘雾,也没有传统空调的热排放问题,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对环境更加友好,大大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及燃烧污染物排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为显著。
据了解,广西通过全面实施绿色建筑三年创建行动,推动新建建筑实现绿色建筑全覆盖,建立完善的绿色建筑星级标识管理制度。2022年,竣工绿色建筑面积6126.30万平方米,在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7.13%。
此外,广西严格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强制性标准,开展实地监督检查,编制修订节能有关标准,将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节能率分别提升至65%和72%,进一步降低新建建筑能耗,为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工作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机制和标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