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弱复苏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多数房企的业绩也难言理想。

据wind数据,截至7月23日,在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中,除保利发展和招商蛇口已发布上半年业绩快报外,还有61家上市房企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40家预告上半年净利润为亏损,占比63.49%,仅有23家公司实现盈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尽管今年初,业内不少声音都认为市场在温和缓慢复苏,但从半年度表现来看,不少房企都表示市场比预想的要差。

而从业绩预告披露信息来看,房企亏损主要有几方面原因:受房地产市场环境及公司项目结转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结转项目毛利率同比下降;为适应市场环境,加快销售去化,公司对部分房地产项目采取灵活的销售策略,预计带来部分价值折损;交付结转减少导致房地产销售结转收入同比下降等等。

8家房企预亏超10亿元

中房网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上述业绩预亏房企中,有8家房企亏损额度超过10亿元,分别为:ST阳光城、*ST新联、金科股份、华侨城A、首开股份、华夏幸福、ST泰禾和*ST泛海。

其中,亏损额度最高的是*ST泛海,根据其半年度业绩预告,2023年1-6月预计增亏,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0亿元至-42.00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163.61%~101.30%。

泛海方面对此解释称,一方面因流动性困难导致大量债务进入诉讼程序,报告期内根据诉讼判决计提利息、罚息或违约金;另一方面系公司为尽快缓解债务压力,在债务化解过程中所产生的投资资产处置损失。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从上述房企中,我们也看到房地产行业的困境有从民企蔓延至国企的趋势。目前来看,首开股份上半年亏损较大,其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2亿元至-17亿元。

而对于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首开股份表示,本期房屋集中交付增加,公司营业收入将达到190亿元左右,但结利项目毛利率偏低,整体销售毛利润增幅较低,同时,结利项目主要是合作公司,首开股份股权占比较低,对其归母净利润贡献较少;此外,首开股份联合营企业本期结利较少,报告期所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下跌,也导致首开股份公允价值变动形成损失等。

仅23家房企实现盈利

在63家上市房企中,仅有23家实现盈利。其中,浦东金桥暂居盈利榜首。根据预告,浦东金桥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5.0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5.45亿元,同比增长56.83%。据悉,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推进符合预期,商品房销售收入结转金额同比有较大增加。

与此同时,尽管在已发布业绩预告的房企中有超六成业绩亏损,但仍有多家房企上半年业绩预告“大幅上升”,如沙河股份、津滨发展、大名城、上实发展、万业企业、城建发展和张江高科等。

其中,张江高科同比增幅较大。其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净利润为3.56亿元至4.27亿元,同比增长1535.9%~1859.5%。

对于业绩预增的主要原因,张江高科表示,上半年公司实现租赁业务收入近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增加近2亿元;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其中公司下属子公司转让持有的上海张润置业股权,实现投资收益近4亿元。

此外,业绩增速较大的还有大名城,沙河股份、津滨发展等,其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909%~1089.2%、869.43%~926.46%和801.42%~919.00%。

下半年分化与竞争或更剧烈

经过了清冷的上半年,房企下半年的业绩是否会有所好转?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今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会肯定会出现较大变化,一些优质房企、头部房企和转型较快的房企可能会迎来发展机会,进而市场地位和市场集中度快速上升。与此同时,大多数困难房企以及出现险房企如果不能快速转型和恢复正常经营,则面临越来越困难甚至市场出清的压力与风险。也就是说,市场分化与市场竞争会更加剧烈。

同策高级研究员陈舒也指出,优质房企获得更多优势,其他房企尤其是出险房企愈发困难,且他们间的差距会持续拉开,马太效应进一步凸显。

同时,在业内人士看来,房企盈利水平已连续五年下滑,尤其2021年下半年以来,房企盈利能力普遍下行。目前,由于行业出清尚未完成,房企盈利能力分化或将持续,未来房企业绩修复离不开政策显效、市场复苏的进程配合。

图:2023年部分A股上市房企净利润盈亏预警情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