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开足马力”抗旱保供水

武威日报记者王丽达丽


【资料图】

今年春季以来,武威市降水持续偏少,尤其山旱地多处于中旱至特旱,中北部荒漠区处于特旱,气象干旱显著。进入7月以来,全市持续高温,7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4成,全市旱情持续发展,生产生活用水形势异常严峻。

有效蓄水、合理配水、科学调水。面对当前严峻的旱情形势,武威市应急、水务、农业农村等部门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密切关注旱情发展变化,派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各县区查看供水保障情况,督促指导各县区科学制定供水计划,常态化开展农村供水动态监测和问题整改排查。及时准确掌握城乡居民供水保障和农业灌溉情况,全力落实抗旱措施,落实各项责任措施,全力以赴抗旱保供水。

针对高温干旱天气,武威市积极行动,制定完善供水保障方案,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修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延伸供水管网、拉水送水等有效措施,全力保障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省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也尽最大努力向武威调水。至目前,全市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总体平衡。

炎炎夏日,凉州区黄羊河(张义镇段)河道治理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挖掘机在来回运输石块,工人们在护坡上铺设土工膜、石块、宾格网……为提高防汛排涝能力,确保河道行洪通畅,同时能够有效补充地下水资源,便于附近村民灌溉,张义镇段河道疏浚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

在凉州区黄羊镇李宽村,随着渠道闸板的提起,灌溉水“哗哗哗”地流入了甘草地里,看着辛苦种植的农作物在干旱时节也能“喝上水”,种植户们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当前,正值秋粮灌溉的高峰期,灌溉任务重,市水务系统采取应急抗旱措施,联合调度,在留足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千方百计满足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今年6月份以来,全区气候持续干旱,有效降水减少。灌区内旱情形势严峻,为有效缓解当前旱情,切实保障灌区生产生活用水,我们组织人员在张义大河疏浚河道,增加入库流量,积极抢修人饮管道,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在灌溉中,实行24小时跟水作业,采取‘三七、二八’闭口的浅灌、薄浇节水措施,并及时给群众做好思想工作,化解水事矛盾。”凉州区黄羊河水利管理处水利股股长赵磊说。

“你好,泵站,监测到拦污栅前有杂草,请处理干净……”在省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调度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实时调度监测运行情况,各泵站水位数据及视频信息一览无余。

走进位于景泰县五佛乡的景电二期工程总干渠第一泵站,站内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作人员每2小时就会来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奔流的黄河水沿着总干渠输水管道提级而上,被源源不断输送往景电工程各灌区……省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调度室副主任车延琛告诉记者:“为了加大向武威调水,泵站机组和渠道都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工作人员时刻紧盯机电设备及工程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调度运行方案、合理调配机组,尽最大努力满足武威用水需求。”

景电与武威以水为媒、因水结缘、因水而亲始于1969年。在当时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省委重民生、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从甘肃中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决策兴建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工程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灌区东临黄河、北接腾格里沙漠,横跨甘蒙两省区的景泰、古浪、民勤、阿拉善左旗四县(旗),是中国最大的高扬程、大流量电力提灌工程。工程由景电一期、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三部分组成。今年截至目前,已向景电二期古浪灌区供水10135万立方米;向黄花滩供水2495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19万立方米;向民勤供水720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多316万立方米。

调来黄河之水,润泽武威桑田,使昔日荒漠戈壁变成良田沃土,干涸的青土湖重现碧波,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景电二期工程及民调工程不仅成为惠及古浪、民勤人民的供水线、生命线,也成为连接景电与武威的亲情线、友谊线。

“为灌区供好水、服务好,是景电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我们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向武威受水区供水,保障灌区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省景电水资源利用中心灌溉处处长王建礼说。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