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资本局消息,3月28日,“最丑绿色车牌或在2年内取消”的话题登上热搜。今年2月底,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透露,乘联会已经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合并蓝牌、绿牌的建议,并且“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资料图片)
绿牌制度下,新能源汽车享受免限购、免限行、免停车费等优惠措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乘联会针对的正是“同车同权”。
业内人士向红星资本局指出,这些“特权”是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根本原因,一旦被取消,新能源汽车现阶段在技术、成本上的短板就凸显出来。取消绿牌、同车同权,或将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造成冲击。
新能源汽车站稳脚跟后
政策收紧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汽车绿牌制度于2016年4月推出,目的是和传统燃油汽车做出区分。经过试点后,2018年上半年,全国所有城市全面启用新号牌。小型新能源汽车号牌为绿底黑字,大型新能源汽车号牌采用黄绿双拼为底色,号码由普通的五位数上升为六位数。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向成熟,相关扶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乃至取消。
2021年初,上海市就在《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中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本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这一政策直接减弱了混动电动车型在上海的市场竞争力。上海混动车销量占比从去年12月的24.5%暴跌至今年1月的3%。
2021年5月,有消息称,上海将出台限制微小型电动车的绿牌政策。当地多个品牌的4S店暂停为微小型纯电动车申领专用牌照的服务。虽然这政策最终没有正式出台,但也引发了对绿牌制度全面取消的猜想。去年12月,中国城市交通协会建议取消新能源汽车专用绿牌。
崔东树认为,“绿牌制度”具有较强歧视性,扭曲了汽车行业的自然发展,部分省市推出的政策更是变相削弱了交通管制法规的实施空间。新能源汽车已彻底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在适用交通法规方面,已经没有异于传统汽车的理由。
他认为,补贴结束和牌照合并,对新能源汽车长期发展趋势都没有太大的影响。传统能源逐步让位给新能源是必然趋势。从长远来看,新能源汽车非常省钱;已经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相关基建进一步完善;存在生命周期的成本优势。
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25.6%,较2021年提升超12个百分点。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
业内预计,2030年之前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达到50%。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提高,绿牌制度或终将告别历史。
同车同权冲击销量
新一波淘汰赛在路上
此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实行免征购置税、国家补贴以及绿牌等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功不可没。其中绿牌享有的“特权”是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限行限牌的一二线城市,绿牌新能源汽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一年365天都能上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牌照要摇号、拍卖的城市,更是能节省极大一笔成本。
在限牌的少数几个城市,由于新能源汽车可以申领免费绿牌,蓝牌的参拍人数屡创新低。今年3月,杭州车牌最低成交价跌至1万元,广州为1.5万元,深圳为4.1万元……均较往期大幅下跌。
不过上海仍然坚挺,3月个人沪牌拍卖最低成交价为9.23万元,中标率约10.36%。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上海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最高的城市,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45.23%。
有消费者指出,新能源汽车冬夏掉电,比同级别燃油车更贵,维修成本更高,保值率还低,遇到节假日在高速路上充电仍然是大问题,“同车同权,我买新能源车干啥?”
多家新能源车企的相关人士都向红星资本局表示,取消绿牌特权将对廉价新能源车型的销量造成打击。“在一二线城市,限行是消费者购买中低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有从业者告诉红星资本局,“很多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是用于代步,并不会考虑智能化、多媒体等‘花哨’的卖点。一旦取消绿牌,这类消费者可能会转向更方便、便宜的燃油车。”
高端新能源汽车受到的影响会较小。“购买高端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更多是因为认可产品和品牌,大多关注智能化。”
此外,网约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是中低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消费群体。取消绿牌后,他们可能会转向综合成本更低的车型。
不过车企也表示,对取消绿牌做好了准备。“和取消‘国补’一样,这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业内早有预期。车企要抓住这两年的缓冲期,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要在提高产品力的同时降低成本,做到‘油电同价’,甚至比油车更便宜。20万元以下的车市更多还是在竞争性价比。”汽车独立分析师刘昊向红星资本局指出,“这必然导致新一波优胜劣汰。”
来源:红星新闻编辑:王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