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国内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具有风向标意义。一般来说,土地市场和楼市表现之间有传导效应,但相对于楼市的平淡表现,上海今年两个批次的土拍却有些暖意融融,继续保持“零流拍”纪录。
(资料图片)
不仅如此,上海第二批次土拍收官还不到半月,就有不少地块规划方案开始公示,房企供给端缘何积极性不减?在交易暖意背后,还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
土拍规则调整放低竞拍门槛
今年,上海已经完成两个批次土拍。首批次共有19宗地块成交,总金额超500亿元;第二批次共有24宗土地成交,总金额644亿元。两次的参拍意向房企均超过60家,是近年历次土拍中的高位。
土地市场的表现,和政策供给紧密挂钩。不难发现,上海今年第二批次拍地规则出现了不少调整。
从2021年实行集中供地以来,上海一直被市场看作是“最难土拍城市”。简单来说有两个原因。一是资金量庞大,只准备拿地的钱是不够的。根据规则,企业一旦参拍,要被监管的资金需达到土地起拍价的110%。二是,土拍规则“烧脑”,考验企业拍地的“技术实力”。
严格不意味着刚性。今年,为了适应房地产市场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上海土拍规则进行了灵活优化。
首先,第二批次集中供地首次被拆成两轮进行,首轮15宗在7月份交易,次轮9宗于8月份交易。业内人士分析,分两轮交易可以避免企业一次性投入太多资金,拍地有了更多选择。
其次,“一次性书面报价”方式改为“摇号”。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告诉记者,这一调整大幅降低房企的操作难度。
“一次性书面报价”指的是,房价地价联动机制下,合理设定地块起始价格、中止价和最高报价。规定竞价方式由原举牌竞价调整为“举牌竞价+一次书面报价”,举牌竞价未达到中止价的,以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举牌竞价达到中止价时,转为一次书面报价,由最接近一次书面报价平均价的房企竞得。
改为“摇号”,则是在触发中止价之后,意向竞买人不再进入“一次性书面报价”环节,而是通过随机、公正的摇号机制决定谁竞得该地块。
如此一来,土拍流程得以简化、效率提高。卢文曦表示,规则变化之后,摇号随机性更强,公平性增加,将为中小企业提供参拍机会。
投资向核心城市核心地块收缩
各地的供地形式和土拍的门槛、规则不同,因此很难拉出一份全国城市土拍成绩单。但毫无疑问,上海是国内土拍表现较健康的城市之一。自集中供地实行以来的两年多里,上海土拍虽然竖起很高的门槛,但一直保持“零流拍”纪录。今年,两个批次土拍溢价率纷纷破7%。
原因在于上海的地不缺买家。事实上,有越来越多房企想要入局成为“玩家”。
根据同策咨询研究部梳理,经过激烈角逐,第二批次60多家意向企业中,共有21家竞买人脱颖而出。其中绿城为最大赢家,拍得3宗地,大家&浙江钱江&宁波维科联合体拍得两宗地,收获颇丰。
除了耳熟能详的大型开发商,一些名字陌生的企业也进入大众视野。他们的主业并非地产,如首次进入上海的宁波维科,主业为高新产业投资;未能竞得土地的买家亚伦地产、伟星房产,主业分别是纺织、橡胶。业内人士分析,这些企业多以工业做支撑,投资房地产是为了寻求更高收益。
尽管买家众多,但地块冷热分化明显。以第二批次交易为例,6宗以底价成交的地块,均位于浦东临港、奉贤、宝山吴淞、青浦重固等偏远区域。
以溢价成交的地块,普遍位于配套完善、居住氛围浓厚的市区、近郊和郊区新城核心板块。闵行梅陇社区受到的关注度尤其高。在刚刚收官的第二批次第二轮土拍中,梅陇社区地块是最贵的一宗地,地块优势显著,商业、教育等配套齐全,临近轨道交通15号线站点,区域规划有19号线,交通便利。因此起始价就达到56.14亿元,不过高价不妨碍其吸引高达15家竞买人报名,最终以10%溢价率成交。
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宋红卫认为,上海房地产市场目前特征不是降温而是“分化”,核心区域项目仍然备受关注,有大量潜在购房者,外围区域项目购买力相对不足。在此影响下,房企自然对于流速快、好去化的地块显示出更多积极性,而一些偏远、难去化的地块热度自然较低。
上海冷热分化加剧背后,反映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的背景下,房企投资策略正愈发谨慎。为了保证投资安全性和回款速度,房企投资战略逐渐趋同,土拍预算收缩聚焦到核心城市的核心地块。
那为什么是上海?虽然今年上海住宅交易总体平淡,但放在全国来看,仍有较好的市场基础,项目销售去化更有保障。
根据今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1至6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出现了逐月增长的趋势。
但要注意的是:在交易出现暖意之余,不难发现,上海土拍仍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以及全国商品房销售下行,依然影响着传导到了土地市场。可以看到,上海以底价成交的土地占比开始增加——
今年首批次有4宗以底价成交,占比21%,第二批次共有6宗以底价成交,占比25%。也就是说,土拍冷热分化特征愈发明显,外围偏远区域持续降温。
其次,国企央企仍为拿地主力。尽管今年民企参与热情比去年整体提升,民企绿城更是一次性拿下3宗地块,但资金规模强大的央国企仍为拿地主力军。今年第二批次中,国企央企拿地占比约80%,民企观望情绪依然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