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内,长8.4米、宽4.725米的大屏正24小时不间断地运行着。屏幕中,实时显示着普陀区往年各个易积水点位的视频实况。点开一旁的“普陀区智慧气象精细化管理先知系统”,还能看到各街镇降水实况和大风实况。大厅里,工作人员切换着画面和数据,密切关注着天气变化……
【资料图】
“这是‘一网统管’平台,是普陀区的数字大脑。”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平台拥有“一屏发现”“一站处置”“一网评效”“一口派单”“一键智搜”五大功能,能随时随地发现普陀区城市管理中的问题,用数字化手段解决问题,让城市管理变得更智慧。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汛期前,一份基于智慧气象、救援物资等数据汇总形成的《普陀区易积水点位表》由普陀区城运中心推送给全区各级防汛部门。表中罗列了全区汛期易积水点位的具体位置,帮助防汛部门提前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工作,做到事前预防。
同时,基于普陀区“一网统管”平台的数字孪生系统,城运中心还利用模型推演极端气象条件下可能造成的后果,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支撑。
有了“一网统管”系统后,普陀区城运中心的大屏就成了指挥中心,布局在普陀各个点位的摄像头就成了“一网统管”系统的“眼睛”,让“一网统管”系统足不出城运中心,就能了解普陀区各个区域、点位的情况,运筹帷幄。
一旦发现汛情,通过“一口派单”功能,城运中心能迅速将积水的点位同步到普陀区消防中心的智慧大屏上。相关路段的信息也同步被推送到交警系统和相关社区负责人手中,以便交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更好地开展防汛防台的指挥和救援工作。
相比于之前广撒网的方式,如今普陀区防台防汛工作正变得更精准、更快捷、更智慧。
如果说“一网统管”平台是普陀区城市管理的数字大脑,那么12345热线就是数据中心。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将12345热线中积累下来的数据转变成化被动处置为主动发现的手段,真正为工作决策提供支撑,是亟须思考的问题。
去年,热线平台联合普陀区环保局、普陀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普陀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连发三期专报汇总噪声诉求,以“12345+噪声”为专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多次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防护措施,避免矛盾产生,同期区测评的市民满意率提升了7.4%。今年,热线平台又联合普陀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专家团队共同分析了连续三年普陀区社区内涉及物业管理类的市民诉求,深挖问题根源,提出解决方案,从而降低投诉量,提升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为了充分挖掘热线数据中隐含的需求,推动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热线平台进一步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预测。在“12345+噪声”专题之外,又继续做了“12345+物业管理”“12345+环保”等专题。
如今,为了更好地了解民意民情,“一网统管”平台专门开设了一个“普陀区社情民意感知平台”,把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等分析手段融入这个感知平台中,能够对12345热线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对一些问题进行预警预判、智能监测和异常告警。在“一网统管”的大屏上,老百姓们关注的“新词”“热词”也将出现在醒目的位置。
目前,普陀区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深入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建设,搭建统一的数智底座,建设“1+10+N”城市运行管理平台(1个区级平台+10个街道镇平台+N个业务平台)。平台共汇聚市、区、企业等7.8亿条数据、2.4万路公共视频和5.3万端物联感知设备,数据实时率达90%,生成近800项城市体征指标,充分发挥公共数据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中的作用。
在首届上海苏州河半马赛事中,普陀区就依托“半马苏河数字治理应用场景”和“苏州河半程马拉松比赛多维度安全保障系统”,将18个安保工作关键要素全量纳入系统。通过数据提前分析预测赛事当天拥堵点位和隐患情况,普陀区合理部署安保力量、设置补给点。赛事当天,实时监测4000余名参赛选手、244处重点部位等动态情况,根据实时路况信息,对赛道周边人群密集、车辆拥堵等区域推送AI预警,为人群疏导、车辆分流提供支撑,确保了苏河半马活动现场绝对安全、绝对平稳、绝对有序。
数据赋能、技术赋智、管理赋值。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正运用数字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创新。在此基础上,普陀区将推动构建治理体系、创新治理机制、扎牢治理根基、集成治理经验,推进“一网统管”平台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