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陈泽旋
(资料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房地产业务曾是涉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障碍,现在证监会终于重开闸门。
根据中国证券报,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对于涉房地产企业,证监会在确保股市融资不投向房地产业务的前提下,允许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
新政允许两类企业进行相关融资,一是自身及控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收入、利润占企业当期相应指标的比例不超过10%,二是参股子公司涉房的,最近一年一期房地产业务产生的投资收益占企业当期利润的比例不超过10%。
上述证监会相关人士表示,多年来,证监会全面落实有关部署,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资本市场对于涉房企业的股权融资政策,既严格限制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企业股权融资,又合理保持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更好服务稳定经济大盘。
此前多年,房地产调控从紧,房企或涉房地产企业融资趋严,证监会关闭了房企上市融资、借壳上市和在A股市场再融资的闸门。近年出台的“三道红线”等融资新政让房企融资进一步受到限制,而证监会对涉房地产企业在A股市场的融资行为也进行了严格把关。
近几年没有房企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的案例。北京商报曾在报道中指出,京汉股份(现名“奥园美谷”)是A股向房地产行业关门前最后一家上市的房企。时代财经了解到,京汉置业在2015-2016年借壳纺织企业湖北金环曲线上市,于2016年正式更名为京汉股份。
由于房企在A股上市受阻,为了募集资金,不少房企“转战”港交所,一度掀起赴港上市潮。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港股上市的房企有三盛、福晟、弘阳、大发、正荣地产、祥生控股、金辉控股、汇景控股、港龙中国和大唐地产等。
证监会对涉房地产企业在A股市场的融资行为的严格把关,也使得房地产业务拖累涉房地产上市企业的再融资,为了扫清再融资障碍,不少上市企业选择剥离旗下房地产业务,而房地产调控趋紧和市场下行则进一步驱动上市企业的“退房”行为。
以海南省内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罗牛山为例,2020年3月24日,罗牛山发布公司剥离房地产业务暨关联交易的公告,公告指出剥离的原因是“受到宏观政策对地产行业的消极影响以及资本市场对地产行业的消极预期,房地产业务后续发展空间有限,且会对公司后续资本运作造成障碍。因此,经公司管理层慎重考虑,决定将公司房地产业务相关资产进行转让,并根据转让进度适时取消房地产开发资质,实现公司聚焦畜牧主业,重回畜牧养殖业第一梯队的经营目标”。
时隔多年证监会重开闸门被视为一个重要信号。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时代财经指出,虽然该融资新政并非直接面向房企,但房企能够间接受益,“对于愿意去收并购出险房企项目的非房地产上市公司,他们无论参与收并购还是保交楼,都投入了大量资金,现在可以允许他们再去资本市场融资,这些上市公司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收并购或保交楼,房企的资金链也会所有好转,这是必然的结果”。
李宇嘉续指,由于房地产需要的资金体量太大,保交楼和收并购的投入也非常大,当大量的项目和企业陷入困境的时候,出现了房地产市场下滑和企业风险爆发的相互循环,同时出现了传染效应,此时需要多方资金投入以扭转负反馈循环,“除了专项借款、纾困基金,分散风险更强的股权资金也很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多家涉房地产上市企业剥离房地产业务的行为仍在继续,包括顺鑫农业、东方集团、国际实业和漳州发展等。
其中,能源公司国际实业对两家房地产公司股权进行挂牌转让,目的是“加快推进房地产业务处置工作,尽快收回投资资金,集中精力发展主产业”。国际实业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14.36%,其中的房地产实现营业收入仅约264.25 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36.66%。
而农业公司东方集团则在其7月发布的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中表示,“因融资成本增加以及项目利息收入减少,公司房地产业务板块2022 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亏损额增加。公司正在多渠道推进房地产板块资产处置,并正在就相关资产与意向收购方积极进行沟通洽谈,加快房地产板块相关资产剥离和资金回笼”。
东方集团2022年半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59.43 亿元,同比下降 12.40%,其中,“土地及房地产开发”实现营业收入为1802.02万元,同比下降29.20%,受到房地产拖累,东方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0.26 亿元,同比下降 89.63%。
在上述融资新政出台后,时代财经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国际实业和东方集团。其中,国际实业表示该政策对公司没有影响,“这两年房地产对公司没有什么贡献,这些工作(指房地产业务处置工作)还在进行”;而东方集团则称相关影响有待继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