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晚,游客在重庆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上观景游玩。中新社记者 何蓬磊 摄

假期收官在即。今年的“五一”,似乎比以往更“疯狂”些。


(资料图片)

尽管“五一”假期时长相较于春节短,但游客出游热情却远高于春节,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从众”景象再度回归。在假期出游需求出现“井喷”的同时,一些新的趋势也正在显现。

今年“五一”有什么不一样?

“特种兵旅游”受追捧

白天开启暴走模式,晚上也不停歇。每天换一个城市,一天打卡十几个景点……今年以来,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逐渐兴起,在“五一”假期尤其受到追捧。

所谓“特种兵式旅游”,追求的是在短时间内打卡更多景点和热门体验,年轻人们本着“宁可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假期”的原则,在有限的时间内踏上旅程。

游客王瑶说:“特种兵主打的就是一个疯狂打卡”。她晒出了自己的北京一日游“特种兵”行程表:凌晨到北京,6点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然后一路打卡故宫、景山、北海、什刹海、鼓楼、雍和宫、圆明园、颐和园等景点,再坐上火车连夜返程。

在“五一”假期,不少像王瑶一样的“旅游特种兵”在全国各地进行“行军”“突击”式旅游。凭借着这种旅游方式,游客们积压许久的出行需求也得到极大释放。

同程研究院分析认为,“特种兵”旅游是疫情之后旅游市场变化的具体体现。这种旅游方式最大的特征是耗时短,频次高。疫情期间,人们习惯了在周末外出旅行,带动本地游和周边游市场的发展。随着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便利的交通又为游客拉长出行半径提供了客观条件,“特种兵”旅游的需求应运而生。

长线游爆发,露营热“退潮”

4月30日,在新疆吐鲁番市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游客在骑骆驼游玩。中新社发 刘健 摄

今年“五一”假期国内游客热情高涨,“长线游”需求走高。携程数据显示,“五一”期间用户平均出游半径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飞机出行平均距离为1638公里,约等于上海飞往呼和浩特的距离,基本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

携程旗下FlightAi市场洞察平台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国内航班架次超过8万,日均水平较2019年同期增长15%左右。

国内航班运力已完全恢复至常态,需求攀升更为迅猛,今年“五一”机票搜索热度较2019年大涨162%。

出境游同样火爆。飞猪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出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0倍。国际方面,假期国际航班恢复至2019年同期四成左右,搜索热度较2019年增长超过60%。

除飞机外,“高铁游”出行距离也大幅提升。携程数据显示,用户单程平均出行389公里,恢复至2019年八成水平,约等于上海至黄山的单程距离。

然而,在长线游爆发的同时,露营经济却迎来了“退潮”。劲旅咨询此前发布的一则报告指出,2022年露营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增速达到峰值,随着疫情影响程度逐步缓解和市场逐渐恢复,露营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并呈回落趋势。

今年“五一”没有冷门目的地

在今年“五一”假期高涨的出行情绪带动下,无论是热门城市还是小众目的地都迎来了人潮涌动的盛况。

一方面,热门城市旅游热度持续火爆。去哪儿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飞猪数据显示,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广州、西安、重庆、深圳、武汉、南京等是“五一”最热门目的地;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北京环球度假区、杭州西湖、广州长隆旅游度假区、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横店影视城、普陀山风景区等是“五一”最热门景点。

另一方面,今年“五一”没有冷门目的地。假期前夕,不少游客已经预见了大城市和热门景区里“人山人海”的景象。“小众”“冷门”成为年轻用户最关注的旅游关键词。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小众”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72%,“冷门”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3%。“五一”假期国内三线及以下城市酒店预订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过150%。

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往年诸如德宏、淄博、甘南、伊犁、喀什、淮安、盐城、自贡、威海、日照、揭阳等相对冷门城市,今年“五一”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增长10倍以上,其中德宏酒店预订量增长最高,达22倍,淄博增长20倍。山南、临沧、塔城、延边、昌都等小众旅游目的地在节前一周已库存告急。

除了淄博成为“五一”“顶流”之外,在众多线下演艺、节庆活动、地方特色体验的带动下,新兴旅游目的地也不断涌现。此外,烧烤、熊猫、青花瓷、螺蛳粉……形形色色的旅游标签,在今年“五一”假期成为激发旅游城市消费潜力的关键。一顿淄博烧烤、一次“花花”见面、一件青花瓷文创产品,甚至一碗螺蛳粉都成为大家对这座城“非去不可”的理由。可以说,所有旅游城市都挤满了人,所有能选择出游的人也都在尽情享受假期。

节后旅游业仍有巨大潜力待释放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旅游需求井喷,交出了一份优秀的成绩单。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从预测数据来看,今年将是2020年以来最好的“五一”劳动节假日旅游市场,也是乙类乙管以后迎来旅游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的第一个转折点。从预测数据上看,今年的5天假期将会有超过24000万人出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104%。从旅游收入上看,预计会创造1200亿元以上的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83%以上。

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郭乐春表示,今年旅游业需求端仍有巨大潜力待释放,端午、暑期、十一将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峰。

节日过后,如何保持旅游消费长期向好的势头?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院长吴若山认为,各地必须继续加大业态创新供给,实施更为精准的品牌营销和个性的旅游品牌塑造,持续升级服务水准,如此才能使旅游释放更多活力,更好实现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来源:国是直通车微信公号

编辑:唐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