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她是母亲,也是女儿;她是爱人,也是朋友;她是钢筋工、技术员、压路工、吊车司机……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分赴上海、广西、河南、辽宁、云南进行了采访,进工地、访班组、入设计院,用细腻的文字描摹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女性建设者身影。
上海静安——
钢筋工杨先会:一天重复绑扎钢筋几千次 用双手建起高楼大厦
近日,静安区安康苑一期项目建筑工地上,杨先会正在用扎线把一根根交叉摆放的钢筋固定在一起,她是一名钢筋工,每天需要重复这个动作几千次。在杨先会工作的区域,十多个钢筋工中有三四个是女工,她们大多是跟着丈夫一起来到工地干活。
42岁的杨先会来自贵州遵义,她第一次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是2012年,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全国很多地方。
刚开始的时候,杨先会是小工,给丈夫沈龙打下手,自己还摸不上扎线,走在钢筋网格上也是颤颤巍巍。不出半个月,杨先会就上手了,能够独立完成扎钢筋的工作,还总结出了在钢筋网格上平稳行走的诀窍。“踩在两根钢筋交叉的地方,慢慢习惯了就能走稳了。”她说。
图为杨先会在绑扎钢筋 摄影:倪修龙
在工地上干活,杨先会并不觉得自己比男性差。每天早上7点,杨先会准时到达工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中午12点到1点是休息时间,杨先会和丈夫步行十几分钟回到项目活动房,吃过中午饭继续工作,直到天黑下班,有时吃过晚饭还要加班一两个小时。最开心的就是晚上闲下来时和远在家乡的孩子、老人连线视频电话。
记者问杨先会是否觉得这份工作太辛苦,她伸出了粗糙的双手,“天天和钢筋打交道已经习惯了,夏天高温时甚至烫出泡,冬天冻得透心凉,上班时间全身锈迹斑斑;绑扎作业还要‘上钻下跃’,生活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的,为了孩子和老人能过上好日子,心里觉得挺满足的。”说着,杨先会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