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百花园,芬芳正浪漫;暗香袭游人,明媚惹人眼。漫步百花园,建筑、景观无不彰显着豫风楚韵的魅力,焕发着青春信阳的光彩。
一步一景,宛如画卷般的百花园背后,是通过海绵技术与景观营造的有机结合,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的大手笔;是坚持以人为本且下足“绣花”功夫,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能、更有温度的大力度。作为河南省信阳市海绵化改造的典范和样板,百花园核心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极大增强了广大市民获得感和花园城市融入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文化传承特色引领
百花园核心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是信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总面积为4.5平方公里、核心改造区域为1平方公里,实施范围为北环路以南、新九大道以北、新六大街以东、新十六大街以西。借助申城地域特色,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排蓄结合、系统治理为导向,对项目雨污水系统进行梳理优化,重点实施海绵化改造,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生态系统,充分彰显了信阳南北气候汇聚的特点,是突出信阳山水园林城市特色、代表城市形象的名片。
市行政中心西侧绿地海绵化改造后实景冯奎奎摄
项目改造中充分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5.2%,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10万吨/年。项目将地势低洼、易涝积水、利用率低的场地,改造为具备雨水转输、净化、滞蓄、回用等多功能的海绵设施,同步改造雨污水混错接、扩建雨水管网;拆除围墙与绿篱,为市民营造开敞活动空间,配套建设城市书吧、休闲设施、生态停车场,打造宜居、韧性的海绵家园。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信阳市海绵城市建设的追求。项目位于青龙河流域源头区域,青龙河是一条城市排涝河道,上游起源于羊山森林植物园,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河道被覆盖为暗涵。由于自然坑塘、山丘、绿地逐渐硬化,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且存在雨污水混错接现象,部分地块与道路低洼处内涝频发。青龙河暗涵出口处将生态基流截流,持续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晴天污水处理效能低、河道干涸无水、景观效果不佳;雨天截污系统不堪重负、污水溢流入河,水生态系统脆弱。同时,该区域景观配置、公共服务功能等存在不同程度滞后问题,不能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看信阳”的殷切期待。
基于此,项目遵循“内外兼修、因地制宜”原则,系统梳理青龙河源头流域的“蓝网、绿网、管网”,优先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湿塘与旱溪等蓝绿设施,实现雨水源头减排,以“蓝绿灰”融合的方式,统筹解决百花园核心区域及青龙河下游老城区段“雨水、涝水、污水”问题,恢复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内外兼修品质提升
项目改造完成后,自然生态的海绵设施发挥了良好作用,实现了改善水环境、恢复水生态、保障水安全、盘活水资源、传承水文化的综合效益,切实提升了城市生态宜居韧性水平,引领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自然优先,实现蓝绿灰融合。项目优先利用自然力量,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生态湿塘与旱溪等蓝绿设施,实现雨水源头减排,将水留下来、让水清起来、把水用起来,以“蓝绿灰”融合的方式,大大减少雨水管网与排涝河道改造工程量,统筹实现了城市洪涝韧性提升与水资源综合利用。
百花园新七大道与新十二街交叉口雨水花园秦保爱摄
调蓄客水,解决区域性问题。项目建设的雨水花园、生态湿塘与旱溪等海绵设施,不仅收集滞蓄场地内部雨水,同时引入上游羊山森林植物园客水、新五大道与新七大道客水,将涝水蓄存在生态湿塘与地下蓄水池,区域内涝积水点全面消除,大大缓解了下游青龙河老城区段排涝压力,通过海绵设施收集到的雨水、涝水经过净化后可以就地回用于绿化浇洒与景观用水,实现雨水的多级滞蓄、净化与利用。此外,项目区域范围内水系用水采用生态补水的方式,通过市四水同治项目,将出山店水库水源引流至羊山森林植物园,根据地势情况,水流由植物园自然流淌至市行政中心和百花园区域,形成一条生态补水路线,实现了景观空间的多功能利用,让整个园区更加灵动。
蓝绿协同,发挥综合性效益。项目有效解决了区域易涝积水、污水处理效能低、水生态系统脆弱等涉水问题。同时,通过“拆墙透绿”、整合低效空间,实现“共建共享”,为市民建设了生态良好、景观优美、“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设施与高品质休闲活动空间。项目还结合行政办公区海绵展览馆,形成了室内、室外结合的海绵科普展示区,发挥了良好的生态景观与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城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百花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不仅呈现出立体多维的生态海绵空间,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处功能完善、赏心悦目、寓教于乐的休闲娱乐场所,在这春花烂漫之时,为“美好生活看信阳”增添了一抹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