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高住房品质,适应新阶段多样化新需求,为人民群众建设好房子,大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更方便、更舒心。
当前,我国住房发展已从总量短缺转为结构性供给不足,进入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住房的要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近年来,多地着力破解住房质量难题,全面提升住宅品质与综合性能,推进好质量、好环境、好服务的住房建设,回归居住属性、强化居住品质。
提升住房质量
(资料图)
提升住房品质,更高的房屋质量是基础。
浙江省推进“浙砼管”和“安心收房”应用场景建设。“浙砼管”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预拌混凝土从“生产端”到“使用端”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提升预拌混凝土质量水平;“安心收房”应用建立健全购房人问题反馈、建设单位处置回应、监管部门督促指导的闭环管理机制,防范化解房屋质量纠纷,维护购房人权益。“力争到2023年年底,基本实现全省在建住宅审批进度可知、项目形象可看、装饰详情可查、施工现场可去、分户验收可督,初步建立全省住宅工程质量评价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
广东省江门市鼓励从实际居住需要出发,推行灵活可变的居住空间设计,提高住宅使用水平,采用管线与主体结构分离等技术,提高住宅耐久性能与维修便利程度。此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住宅项目投保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由保险公司委托专业机构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控,运用市场化手段防范化解质量风险。此外,江门市积极提升新建商品住宅全装修品质,鼓励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实行全装修。
山东省滨州市坚持“全面公示”与“监督抽查”相结合,信息透明公开,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强化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制作购房信息二维码,通过二维码的方式告知业主工程实施过程和结果,使工程建设过程更透明、各参建单位更加履职尽责,提升购房业主满意度。同时,引导相关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实施技术改造;督促其把好设计关、施工关、监理关、检测关和验收关,强化全生命周期监管。
另外,山东省在验收交付方面,推进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整治渗漏、开裂等常见问题,逐户、逐间进行带水、带电、带负荷验收,对分户验收结果进行比对性复核;全面推行“先验房后收房”制度,让准业主提前进入购买房屋查验,业主查验满意后再收房,让群众买房更安心、收房更踏实。
优化居住环境
如何让住房更“宜居”?对此,合肥、南京等关注民生需求,进行了积极探索。
安徽省合肥市充分考虑各年龄层次群众的需求,从健身、充电桩配置、小区绿化等方面提升住房品质。为满足居民就近进行体育健身的需求,提出住宅小区结合集中绿地、景观小品规划建设健身步道,并在健身步道沿线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同时,在幼儿园周边就近规划供家长接送等待的小游园,配建公共厕所。住宅小区绿化方面,明确集中绿地面积应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25%,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应不小于0.5平方米/人,可供居民进入活动休憩的绿地面积应不小于绿地总面积的30%。
江苏省南京市明确,居住区内应打造优良的小区公共空间。物业管理用房、垃圾分类收集点、变配电间和开闭所等配套设施应与小区公共建筑统筹布置,避免零星布局。同时,对建筑平面、建筑立面、停车设施提出了要求。比如,住宅建筑平面设计应尽量规整平齐,避免深凹槽;居住区原则上应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住宅建筑除访客车位和特殊车位外一般不得设置地面机动车停车泊位。
山东省淄博市以居民需求为出发点,适当提高配建标准。公用空间方面,小区内部应设公共卫生间,且应设无障碍卫生间,适当进行适老化设计或预留适老化改造空间;停车位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明确新建住宅小区停车位应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其余车位应100%预留建设安装条件。
完善物业服务
好房子离不开好服务。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深入推进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物业管理市场监管体制和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维护业主权益。
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健全物业管理机制,推进服务水平提档升级。开展物业服务质量和示范项目评价,强化对物业管理项目的专项检查,规范物业服务企业履约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居民满意度。推进物业服务管理标准化,扩大标准化服务覆盖范围,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标准化物业服务体系。持续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信用评价,完善考评监督机制,深入开展“星级物业”评定活动,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物业矛盾调解中心队伍建设,定期研究解决物业管理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做到精准施策、及时预防和化解,促进小区业主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良性循环”。
山东省青岛市逐步改善物业服务,开发建设“青岛市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以科技赋能、数据赋能、共享协同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并同步上线业主电子投票、问题反映、意见建议等功能,让群众感受智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