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有了可以运动健身的场所,对于我们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可算是福音。”家住陕西省西安市曲江观山悦小区的70岁老人施大爷说道。为丰富群众健身场地,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完善全民健身场所,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健身乐园”。
提供全民健身服务
(相关资料图)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等联合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启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促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使用。到2025年,建立与城乡人民群众需求相适应、与人口要素相匹配的县、乡镇、行政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数字化管理,为今后的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供了指导。
安徽省发布《2023年快乐健身行动方案》,基本实现城乡居民身边健身设施全覆盖,全省将完成居住小区、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6000个以上;新建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200个以上,配建社区百姓健身房100个以上;新建全民健身步道1000公里以上。
《云南省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印发,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实行“大型体育公园+小型体育公园”组合式建设模式,年底前完成至少10个体育公园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加全民健身设施数量。
河南省郑州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到2024年年底,形成以区级健身中心为引领、以街道级健身中心为特色、以社区级健身中心为基础的全民健身设施三级服务体系。此外,运用“智能设施+智慧管理+大数据”等模块,实现对健身设施、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通过APP、微信小程序等提高市民查看、预约、使用等操作的便利程度。
北京市朝阳区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新建、更新一批优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充分挖掘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金角银边”等资源,突出全人群、全季节、全时段特点,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将进一步盘活城市空闲土地,综合利用公园、绿地等空间资源,推动规划建设形式多样、方便可达的场地设施,大力推动建设体育公园。
盘活城市闲置空间
以体育为画笔,描绘城市的“金角银边”,巧妙构思,合理搭配,让运动空间焕发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城市的健身供给。
走进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长夏门社区体育公园,绿林深处,专业的足球场、篮球场令人眼前一亮。场地占地约3.93万平方米,设有适合全年龄段人群的健身器械,饭后去健身成为周边居民的乐趣。
洛阳市通过盘活城市绿地、社区闲置用房等空闲资源,全面推进社区体育公园建设。根据《洛阳市“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规划建设社区体育公园200个。同时,洛阳市将继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第三方公司定期对全市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安装、使用情况进行巡检,建立及时、完善的反馈工作机制,使全民健身环境和健身条件持续得到提升,推动体育公共服务社区化。
在陕西省西安市的街头巷尾,许多零星角落处都有“转角遇到绿”的场景,让周边居民“推门见绿”。一个个崭新的健身器材有序排列,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运动公园让人眼前一亮,给周边市民带来了幸福感和获得感。西安市通过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活动。
在高密度的社区中,想要新建或改造一处健身场所并不容易。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西安市挖掘群众身边可利用土地和场地资源,本着因地制宜、建管并重的原则,建设智慧体育公园、健身服务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进一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15分钟健身圈”,让许多闲置土地变身城市的“金角银边”,有效拓展了运动健身空间,为城市增添了运动色彩。
补齐体育设施短板
体育公园不仅拓宽了全民健身路径,更是承载着多元化健身需求的新载体。小而美的体育公园通过景观设计和器材搭配,增加公园的吸引力,将智能科技、科普教育与运动结合起来,将时尚流行、新潮创意与运动结合起来。
江苏省盐城市聚焦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加快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通过新建健身步道、改扩建体育公园,部分小区室外健身器材提档升级。安装第二代智能健身路径,对损坏严重和超过使用年限的器材进行拆除更换,新建或改建社区健身房,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这里已建成篮球场、第一代健身路径、儿童游乐场、800米环湖健身步道,解决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停翅港村村民朱先生介绍说:“我家门口增添了很多健身器材,有儿童乐园、篮球场,周边的环境也很好,我带着家人经常来锻炼身体,身体感觉越来越好了。”
在阜宁县人民广场小河东侧打造的休闲健身步道,也为老年人带来了健身福利,健身设施增多了,环境变美了,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居民史先生说:“我和我的家人经常来这里玩,锻炼一下身体,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和邻居沟通,构建了和谐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