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宇轩

现象级的淄博烧烤不只引爆了这座城市的餐饮旅游业,也将公众目光带入当地悄然火热的楼市表现。

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原本在房地产领域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市淄博,现阶段多项商品房销售数据表现出优于同级别城市的活力,甚至在第三方研究机构的重点城市排序中,一跃跻身楼市行情前五。


(相关资料图)

“撸串的终点是买房?”公众惊叹之余,淄博当地自2021年持续至今的一系列房地产市场提振举措也引起关注。

业内观点认为,淄博楼市现象反映出当前楼市总体正在步入复苏通道。

淄博楼市跻身重点城市前五

今年一季度,全国楼市进入复苏“小阳春”。其中,淄博楼市表现格外抢眼。

当地官方披露数据显示,一季度淄博全市新建商品房网签面积13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其中,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面积1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商品住宅网签均价802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1%。二手房网签面积3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其中,二手住宅网签面积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1%。

进入4月份,不少城市的房地产交易数据未能延续一季度的良好表现,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全国50个重点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27%,近九成城市楼市交易行情比3月份弱。有观点认为全国楼市“小阳春”遗憾结束。

尽管大行情走弱,但鉴于淄博楼市在一季度的火热表现,业内对当地商品房销售情况格外关注,有行业监测报告将这座四线小城纳入研究范畴。

据易居研究院对全国50个重点城市楼市的监测数据,4月份淄博楼市交易行情较上月环比小幅下滑,但在50座各线城市的楼市表现中仍位居前列,且在数据上明显优于同等级城市的平均水平。

综合今年前4个月的累计数据,淄博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增速高达71%,远高于其所在的三四线城市21%的平均水平,在50座监测城市中排名第5,仅落后于长春、杭州、南宁、惠州4城。

值得一提的是,与淄博毗邻的济南、东营二市,在前4个月的楼市交易中同样表现出高涨的新活力,两座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年初累计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分别为50%、49%,分列第6、9位。

网红城市背后的“楼市经”

在烧烤现象持续火爆的背景下,淄博楼市的良好表现引起公众关注,有网友戏称“是去淄博‘赶烤’的朋友顺便在当地买了套房”。

戏言自然不足以掀起一座城市的楼市复苏大潮。当前房地产已进入深度调控期,便利买房、鼓励买房的地方性调控政策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淄博这样的三四线城市,“购房动力哪里来”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今年2月,淄博市针对多子女家庭购房出台了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按照相关政策,在淄博购买首套或二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在贷款额度满足首付款比例要求的前提下,可按家庭申请贷款时计算的可贷额度上浮20%。

这一举措正赶上淄博楼市升温的契机,因而当地此前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也引发业界关注。

当地提振房地产的举措可以追溯至两年前,自2021年年底,淄博就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购买公寓、租房均可落户。2022年以来,淄博市又发布多项购房优惠措施。

当地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新建商品住宅、购买第二套商品住宅、换购住房、交易二手房等。这些政策包括下调贷款首付比例、给予购房补贴、推行“带押过户”二手房交易、鼓励群(团)购等形式,并对符合政策的多孩家庭、引进人才等予以更大幅度的倾斜。

例如,2022年5月,淄博购买第二套商品住宅的贷款首付比例由40%下调为30%。同一对夫妇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三孩,在购房补贴执行时间内购买商品住宅的,以商品房买卖合同成交总价款2%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0000元。同一对夫妇按照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在购房补贴执行时间内购买商品住宅的,以商品房买卖合同成交总价款1%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00元。

在山东省住建厅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会议上,相关总结内容显示,今年以来,淄博积极通过出台扶持政策、组织房产交易博览会、深入调研座谈、加快复工复产、强化金融赋能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在多重利好因素推动下,房地产市场明显回暖,呈现量增价稳的良好发展势头。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淄博公共预算支出135.2亿元,增长4.7%,住房保障支出作为重点领域支出,季度增长28.5%。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从近期调研来看,淄博烧烤“出圈”一事与当地楼市复苏的直接关系并不强。但此类事件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和置业优势,对后续山东各城市的楼市复苏也有间接正面影响。

严跃进分析认为,淄博等城市能进入房地产市场前列,充分说明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复苏形势并不悲观,反映出当前楼市总体正在步入复苏通道。经济人口等基本面较好的大城市,其复苏道路也将走得更为坚实。楼市在一季度“爬楼梯式”的复苏基础上,二季度初期出现小幅下滑,与3月份数据冲高、4月份推盘力度放缓、购房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当前楼市复苏的工作推进有力。

责编:杨琳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