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将新增和提升城市绿地2万公顷,建设绿道4000公里。


(资料图)

近年来,各地根据地域特征、城市特色积极推进城市绿道建设,串联城乡游憩、休闲等绿色开敞空间。同时,提升绿道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民化的智慧服务,进一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方式。

完善服务功能 盘活城市空间

绿道以自然要素为依托,通过舒适的园林化道路,连接居民区、公园景区及重要文化场所,打造有活力、有温度的绿色生活空间。

上海市浦东区完善“多层次、成网络、功能复合”的绿道体系,分别依托绕城森林、生态廊道、骨干河道、主要道路等公共空间,用绿道串联起公园、绿地、街心花园等各类生态空间,承载交通、休憩、文旅、运动等各类服务功能,“点点成线、点线结合、线线成网”,打造有温度、有显示度、有感受度的绿道系统。“我们把城市绿道建设与‘十五分钟生活圈’对接,有些地区没有修建公园、绿地的条件,因此,我们加强社区绿道建设,能够让市民出门15分钟到达一条绿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河北省加强城市绿道绿廊建设,结合城市更新行动,与城市道路新建、改造同步实施,提高中心城区、老旧城区的绿道绿廊服务半径覆盖率。通过建设环城绿道、滨水绿道、山体绿道等,建立健全连通区域、城市、社区的绿道绿廊体系,使城市成为有机的绿色整体。同时,完善服务功能,规范设置厕所、座椅、垃圾箱、驿站等设施及标识系统,提升绿道绿廊服务能力。

四川省成都市提出,以“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规划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绿道体系。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成都市将每年建设“上班的路”“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到2040年全市市域绿道体系全面成网。

北京市通州区依托城区线性空间布局绿道,实现“水、路、绿”三网区域微循环,盘活城市滨水绿道空间,衔接城市慢行系统,提高绿色空间可达性和绿色出行比例,激发城市内生活力。

融合文旅产业 形成示范效应

完善城市绿道体系化建设的同时,如何推动城市绿道活化利用、功能拓展和价值提升?对此,各地也纷纷进行多样化探索。

“我们希望市民能在使用城市绿道的同时,感受到绿色服务的美好。”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推进“绿道+”模式,推动生态场景与消费场景、人文场景、生活场景渗透叠加,让天府绿道承载文化、体育、休闲等多重功能。目前,成都市城市绿道建设中,注重完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机串联现有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点位,打造“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同时,以绿道开敞空间为载体,建设知识科普点位,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北京市通州区融合文旅产业,围绕城市副中心“一河三城,一道多点”文化体系规划,建设十字型文化探访绿道,联动周边古城等文化节点,将大运河文化遗产和燕山南麓大道文化内涵融入到绿道系统中,以“绿道+文化IP”的方式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绿道,进一步促进一河一道文化的修复和活化利用。

江西省南昌市不断推进绿道向社区延伸,在绿道建设的基础上,增加驿站、公厕、健身器材、标识标牌等设施,改善社区绿道的服务功能;对社区绿道沿线的环境进行整治,增加花草树木的种植,美化人居环境。

运用智慧手段 提升管理水平

为提升城市绿道的管理水平,各地积极推动绿道建设、管理数字化,打造智慧绿道。

“串场河智慧绿道上的互动灯景竞跑屏能随着我们的移动产生虚拟人影粒子,非常有科技感。”市民李先生说。李先生提到的绿道位于江苏省盐城市,绿道坚持“智慧+运动”的理念,在绿道起点、沿途、折返点配备智慧化设备,设有智能储物柜、AR互动信息大屏、综合集成智能计时桩、AED智能急救站、互动灯景竞跑屏等,市民可从任意点位进入绿道,开启智慧健身之旅。

浙江省杭州市着力推进绿道数智化建设,上线“绿道管家”智慧平台,将全市的绿道信息集合在“绿道管家”上,市民只需在手机上点一点,就可以看到绿道信息及位置。打开“绿道管家”手机端小程序,不仅可以使用智游绿道、VR绿道全景、问卷调查等功能,还能了解绿道周边驿站、公厕、健身设施、廊亭、附近100米范围内的停车场等各类信息。其中,上塘河绿道通过搭建智慧“云”智道系统及配套智慧大屏、多功能健康柱等数字化设施,将上塘古运河景区“一秀一街一廊”连为一体,为市民带来多样服务和多重享受。

据介绍,杭州市将在绿道“建设数智化”“打造精品化”和“服务贴心化”方面持续发力,持续完善“绿道管家”小程序,搭建“绿道管家”后台管理,打造民生共享、惠及全民的品质绿道网。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