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精神,抢抓政策机遇,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结合城市“一圈两场三改”民生实事,大力推进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形象,逐步实现由“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推动实现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双提升”。
突出“新”字诀,持续完善顶层设计。为有效解决棚户区改造“历史欠账多、改造成本高、项目融资难”等问题,在充分学习借鉴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成功经验基础上,贵阳市相继出台《关于贵阳市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的实施意见》《贵阳市棚户区改造国有土地上房屋预征收与补偿工作暂行办法(试行)》等系列配套文件,有效打通土地供应、房屋征收、项目融资等关键环节。同时,19个部门联合印发《贵阳市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实施细则》,通过银行保函替代释放预售监管资金、商改住、拿地即开工、缩短住房公积金放款周期等措施,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支持力度,不断夯实政策保障。
用好“多”字诀,积极探索筹资路径。通过积极向上汇报,贵阳市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全部申报纳入国家改造计划,争取中央和省各类补助资金支持;督促地方加大倾斜力度,优先考虑申报发行棚改专项债;充分利用“强省会”五年行动和城市更新融资支持等政策,强化项目策划包装,争取省新型城镇化投资基金及银行融资贷款支持,2022年已累计筹集各类资金51亿元。同时,坚持市场化改造方式,充分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和房屋预征收等政策,不断激活区县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按照“一地一策”思路,推动棚户区改造地块公开挂牌出让,引进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参与。2022年预计有11个棚改项目地块挂牌出让,可引进社会资本94亿元。
注重“活”字诀,因地制宜改造惠民生。在实施棚改过程中,贵阳市紧紧围绕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及“三感社区”建设需求,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召开“坝坝会”、入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愿,围绕群众满不满意、方不方便、舒不舒适等,加大对停车场、农贸市场、养老托幼、社区医疗、公共绿化等服务配套改造力度,在提高城市空间品质和承载力的同时,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2021年以来,贵阳市已累计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2万户,惠及城市居民6.1万人,进一步擦亮了“爽爽贵阳”金字招牌,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魅力更足。
下一步,贵阳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一核三中心多组团”战略规划,着力提升“强省会”空间载体,持续深入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