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停放区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设定阈值,车企运维人员秒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清运;发现人行道车辆违停行为,车主收到短信提醒后8分钟内及时驶离,便不予处罚;发现商户出店经营,发送预警短信至其手机,及时整改的自动结案,未整改的发送限改通知书,进入立案交办、调查取证程序……这些是一个个智能设备的投用和一批批智慧化场景的应用为浙江省温州市城市治理带来的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近年来,聚焦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打造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应用等一批便民服务系统,以数字化赋能推进执法管理智慧化。
有了数字化赋能,序化管理应用系统助力共享单车帮忙不添乱、便民不扰民。
(资料图)
对于很多温州市民而言,共享单车绿色环保、方便快捷,能更好地满足出行需求,在有效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减少能源消耗、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共享单车的超量投放、随意停放和清运不及时等成为影响市容市貌的突出问题。
去年11月,温州市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应用系统正式上线,实现了政府、企业、市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模式。“系统依托前端定点饱和度监测仪,每隔2分钟采集现场数据并传回指挥中心,包含备案投放、运营调度、考核评价和公众参与四个功能模块。”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温州市智慧城管运行大厅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区域地图的点位标记,以红色、黄色、绿色3种颜色区分点位的饱和度。当前端定点饱和度检测仪检测到某点位周边的共享单车数量超过设定阈值时,该点位会变成黄色,严重超出时会变成红色,系统将自动发送调度指令,通知车企运维人员在规定时间内清运处理。“停车序化案卷”模块中,工单会根据车企的处置情况显示“未完成”“进行中”“已完成”3种状态,如车企按时处置,系统会给予积分,否则扣除相应分数。通过建立动态的车企评价机制,系统从使用率、闲置率、废弃率和及时处置率等多个维度出发,对车企进行考核,每日、每月、每季度统计积分排名,达到动态调控的目的。
同时,为了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治理,共享单车序化管理应用系统中还专门设置了“单车随手扶”模块。扶起倒伏的单车后,市民通过“浙里办”APP拍照上传前后对比图,就能够获得10个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骑行券,包括周卡和月卡,市民参与度得到大幅提升。
有了数字化赋能,“预警+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减少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
温州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针对日常管理中呈现多发性、反复性和经常性的“出店经营”违法行为,探索“预警+非现场执法”新模式。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模式已覆盖大南中队大南商圈、蒲鞋市中队双井头马路市场、广化中队花园巷、松台中队马鞍池西路夜市和三牌坊农贸市场等7个点位。规范性文件《非现场执法试点工作暂行办法》的出台也为非现场执法提供了实操性依据。
鹿城区大南街道辖区覆盖城市主城区中心商圈,辖区主次干道的市容环境秩序总体较好,但依然存在个别“乱点”问题,比如双莲桥蝉河沿线商户门口临时堆放、出店经营等问题频现。为此,大南中队在辖区设置了13个识别摄像头和6个自动抓拍摄像头,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对约240户商户进行动态实时监管。如果发现出店经营等违法行为,将发送预警短信至商户手机,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这种预警柔性执法模式让商户切实感受到了执法管理的“人情味”。
大南中队还探索出包含事前送达确认、制作电子文书、固定视听证据、完善证据资料、规范文书送达的全过程非现场执法流程,有效节约了执法资源、提高了执法效率、减少了现场冲突。
据介绍,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每天需安排人员巡查大南街道辖区主次干道、定点管理“乱点”问题。实行非现场执法后,定点人员全部取消,只需每天分片区安排适量的巡查人员,人数减少了一半左右;以前需要多人完成的巡查发现、拍照取证、发送限期整改通知书等工作,如今由两个执法人员通过智慧监管系统即可完成,全程实现非现场、非接触。在大南中队相关负责人看来,“预警+非现场执法”新模式的亮点在于变“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变“末端执法”为“源头治理”。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治理,在于精细。温州市把城市治理搬到“云”上,利用数字化赋能织密了一张城市“智”理网络,让科技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助力城市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