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某一楼盘项目打着“三成首付只需30万元,开发商送60万元不用还”的噱头直接登上了热搜。只是它“火起来”之后并没有乘上东风,而是迎来了当地住建局的查处。
该项目所处的位置相对偏僻,关注的人较少。据了解,2022年开盘以来,项目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近期这一楼盘项目推出了“楼盘总价295万元,首付三成大概90万元,购房者只需要付30万元的首付就能签约,剩下的60万元首付由开发商赠送。”的优惠活动,营销中心瞬间门庭若市,与之前的门可罗雀形成了鲜明对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成甚至0首付这般低首付向来是明令禁止,因而这种热闹现象很快因有关部门的叫停戛然而止。至此开发商做出的回应是“低于85折的优惠活动乃是部分渠道经纪人错误解读”。
被叫停项目中介的朋友圈
这场房地产虚假宣传的闹剧虽然有些滑稽,但一直以来却是屡见不鲜。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达到理想的营销效果而对项目夸大其词的行为并不少见:花下血本买的学位房到头来发现这是一场“学位虚假宣传”,在经历了坎坷的维权之后才换来开发商被罚款处置的结果;宣传时声称“买一层得两层”,在执法人员依法进行检查时被发现是对商品作虚假商业宣传;发布项目交通便利、靠近地铁的广告,最终被揭穿项目位置比较偏僻……
铺天盖地的虚假宣传消息让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忽悠”,然后走上困难重重的维权之路。项目广告的虚假宣传有哪些形式?购房者应当如何防范购房风险?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凤凰网房产湾区正式启动“3·15楼市阳光行动”,持续跟进湾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3.15大型系列报道。今天小编在此将与您一同关注住房消费,抵制虚假宣传,携手推动湾区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在数不胜数的房地产虚假宣传案例中,最常见的应当是“名不副实”的宣传广告,项目打着各种好听的名号进行宣传,等消费者到了现场才发现与实际严重不符合。例如借着图片拍摄角度让楼盘的大门看起来宽敞大气,到了现场才发现门又小又窄;看过样板间满意达成合作,最终收楼时竟然发现入户大门“歪了”;某楼盘在开盘之初就以优质教育资源为卖点,但交楼后业主却发现名校配套落了个空……
而最容易让消费者上当的莫过于“混淆视听”,用以偏概全的方法让置业者上套。例如今年二月上旬,珠海某地有市民爆料:开发商在宣传时声称容积率仅为1.96,实际上购房者购买的地块容积率却足足有2.75,过于密集的楼间距、住在阳光被遮挡的房屋让职业者忍无可忍;更有甚者,在未取得相关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就对项目进行“加工宣传”,对周边的设施无中生有,从而误导了消费者。
部分虚假宣传案例
实际上开发商的宣传手段不止这些,因此对于我们消费者而言,更重要的是要防范风险。
首先在面对说的比唱的好听的宣传广告时要保持理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开发商宣传得再如何令人心动,不如自己去一探实地。其次,购房者如果确定购买,应该积极收集与查证关于所购房屋的信息,查阅房屋的具体资料。再者,诸多的维权案例告诉我们,保存楼盘和宣传资料、购房合同等证据在日后有冲突时能起到关键作用。一旦到了“签约合同”这一步,购房者更应该警惕所拟的合同中是否有免责条款。
这几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不甚可观,在经历了疫情、经济下行等波折过后,如今楼市正处于筑底回升阶段。为稳楼市、重振房地产市场,规范行业市场秩序至关重要。而古有言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乃是天底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弄虚作假不可取,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离不开开发商与消费者诚实相待。春天已然如约而至,相信房地产市场在正确的行业规范下亦会迎来“小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