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0日讯智能过磅系统、环保“零排放”系统、新能源搅拌车……4月10日,由市城乡建设局主办的武汉市预拌混凝土行业综合治理两年行动总结暨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现场会上,一批绿色、环保、高效的前沿技术设备亮相中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江夏厂,300余名行业人士观摩。
智能过磅系统不需人工值守。记者陶常宁 摄
(资料图)
在中控室,长江日报记者通过大屏幕,可以看见整座混凝土工厂的生产情况、车辆信息、环境监控等各种数据,一目了然。“现在我们要打造‘指尖上的商砼站’智慧平台,”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可以对混凝土企业全流程进行数字化管控。
她举例说,如果监测到现场灰尘超标,全厂喷淋自动打开;如果有人进入工厂没有佩戴安全帽,AI摄像头会自动抓取;清洗搅拌罐,为了更加安全,也采取人脸识别作业。
在这座现代化的绿色混凝土工厂,一辆新能源搅拌车正在“洗刷刷”,给它冲洗的是一台全自动嵌入式洗车机,可以对轮胎、车身、尾斗进行全方位冲洗。
全自动嵌入式洗车机给新能源搅拌车清洗。记者陶常宁 摄
据了解,这座混凝土工厂实现了“零排放”,对废料中的砂石进行分离,砂子和石子回收再利用,污水经过处理回收循环利用。
“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未来光明。”武汉市建筑节能办主任肖孟介绍,两年间,我市混凝土绿色生产达标站点数由行动初期的107家增至174家,达标率由61.1%增至91%,绿色生产星级标识获评站点数由行动初期的5家增至50家,增长了9倍。中建商砼、新八长青、福锣建材等先进企业率先投入智能厂站建设。轻质高强混凝土、透水混凝土、透光混凝土、耐高温混凝土等新型特种混凝土在工程中实现应用,全市每年预拌混凝土相关专利获批百余个。
市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聪介绍,根据“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指示精神,我市制定了《武汉市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精细化水平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其中对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的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经过市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一年的不懈努力,大部分站点绿色运营习惯蔚然成风;绿色生产星级标识企业占比大幅提升;新站建设均达到绿色生产三星级标准;行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扭转。但是,距离人民群众期待仍有一定差距,接下来市区主管部门、全行业从业人员将继续坚持精细化提升工作。
陈聪表示,预拌混凝土行业必须依靠技术攻关、创新驱动,加快清洁能源供给系统、非传统低碳材料的研究使用,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智能技术之势,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行业数字智能化进程,完成预拌混凝土产业生产、供应、运输等全环节、全要素的低碳高效智能化革新。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武建 韩倜)
【编辑:赵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