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刘颖琪

近日,四川成都刮起了一股“剩菜盲盒”风。“剩菜盲盒”是指餐饮商家将临期食品或当日未售出的库存,以“盲盒”形式在软件上打折卖出。部分参与过的消费者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表示:“手速慢了,还会抢不到。”对于这种销售形式,5月30日,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形式挺好,但相关法规需逐步健全。

“剩菜盲盒”这个概念起源于丹麦,店家上线当天快要过期的食物,通过“Magic bag”(魔法袋)的形式打折出售。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商家处理当天卖不掉的食物,避免浪费,又可以使消费者以折扣价买到食物,节省生活成本。根据网友购买后晒出的账单来看,原价22元-30元的面包只售11元。有网友对此点赞,认为这种形式经济实惠还不浪费粮食,也有人则对于盲盒食品质量是否过关表示了担忧。

北京地区售价为19.9元的“剩菜盲盒”。受访者供图

“剩菜盲盒其实就是临期产品打折销售的模式融入了盲盒的创新形式,就我个人而言我会选择购买打折的临期食品,盲盒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不能保证你买的食物是你喜欢的,且如果个人对于饮食有一定忌口,盲盒食物则更需要确认其品类。但这属于个人选择问题,其具体销售形式没什么问题,还是挺好的。”钟凯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临期食品制定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法律法规。2021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实施的《反食品浪费法》中规定: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者应当对其经营的食品加强日常检查,对临近保质期的食品分类管理,作特别标示或者集中陈列出售。2021年6月,《预包装临期食品流通指南》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中要求:不同销售渠道的食品经营者需要设置临期食品专用贮存区域,并标识醒目的提示告知及便与可识别读取的提示信息。如果这个团标发布,将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临期食品流通的标准。

对此,钟凯也表示,目前临期商品的销售主要考虑的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合理选择权,“打折销售,透明度很重要,将临期食品的售卖更加规范化,线下销售设立现在比较常见的临期商品专区,线上销售明明白白标注清楚,这样可以加强消费者食品安全的保护,消费者在选购临期商品时,也需要留意下食品的具体生产时间,合理购买,避免浪费。”钟凯强调。

举报/反馈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编辑:王蜀周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