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严重影响中国国民健康的公共问题之一,是“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的重点防治疾病。近年来的全国两会上,已有多位代表委员提交关于防控慢阻肺病的建议提案。在正在举行的2023年全国两会上,也受到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四类重大慢性病之一 。”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带来了关于慢阻肺的提案,他建议以慢阻肺病、哮喘等呼吸慢病为核心,以流感及新冠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对标,建立基层呼吸病专区。

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已纳入国家储备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就已将慢性呼吸疾病行动计划列为重大行动之一,并提出“研究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近年来,包括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等两会代表委员都提交过慢阻肺病防控相关建议提案,积极推动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体系。

2022年全国政协会上,王辰在全国政协会上再次建议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这也是他第二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正式提交关于慢阻肺病的提案。

这一提案得到国家卫健委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在回复《关于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提案》时表示,由国家卫健委委托中华医学会,广泛征集项目,依据群众健康有需求、有明确的干预措施和效果、财政可负担等原则,构建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储备库,并在专家充分论证后,将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管理纳入了储备库。这为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卫服务体系的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与此同时,为响应《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我国在慢阻肺病的公卫化管理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和实践。北京、宁夏、山东、江苏、河南和四川等地相继开展了慢阻肺病防控的地方试点。通过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点对点培训,建立三级慢阻肺病防治中心,充分融合互联网+医疗健康,实现“医院-社区-家庭”慢阻肺病闭环管理等多种措施。

“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案例,也为今后开展相关的决策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支持。” 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顺平表示,各地因地制宜的做法,为慢阻肺病防控体系建设和基层防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重要助力。

慢阻肺病疾病负担沉重

慢阻肺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中国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始终均居高不下,造成的疾病负担仍然十分凸显。2018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我国患病人数接近1亿,并仍呈上升趋势,且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数据,我国慢阻肺病死亡人数居全球首位,年死亡近100万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和癌症。

然而,我国慢阻肺病的防控现状却不容乐观。社会对于慢阻肺病的认知较低,慢阻肺病公众知晓率不足10%,而仅有不足3%的慢阻肺病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阻肺病。另外诊断治疗不足、不规范,错失早期干预时机,也是我国慢阻肺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吴静主任表示:“慢阻肺病的防治是一个全链条,如果总结成10个字的话,就是‘防、筛、诊、治、康,知、行、管、保、控’。‘防’是预防,‘筛’是筛查早发现,‘诊’是诊断,‘治’是治疗,‘康’是康复,这是最基本的五点。更深入地说,需要‘知’,就是要有知识,要知晓;‘行’就是要有这个行动,比如说主动去检测;‘管’就是像慢阻肺病不能光靠治,要加强对慢病的健康管理;‘保’就是支付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控’就是人群的防控。全链条、全周期的慢阻肺病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迟春花教授呼吁,“全面提升慢阻肺病的公众认知和诊疗水平已刻不容缓。当前,我国慢阻肺病防控形势严峻,仅有10%左右的慢阻肺病患者被正确诊断,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已属于重度甚至极重度慢阻肺病,疾病危害、诊疗难度、经济负担都大大增加,这与社会认知不足,诊疗不规范有着直接关系。因此,提高社会认知,建立更为全面、科学、规范的慢阻肺病防控体系是当务之急。”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流行,病毒还在不断变异,这也为我国防控新冠以及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通过3年多的努力,基层医疗机构积累了丰富的抗击新冠疫情的经验,我走访了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顶层设计和支持下基层医疗机构采取了非常好的应对措施,例如优化分级诊疗机制,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强化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我对国家分级诊疗、基层首诊更加地有信心了。” 迟春花教授表示,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已经开始配备肺功能检查设备,很多地区慢阻肺病药物已经进入了基层,通过培训基层医务人员掌握筛查、诊断、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这样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可助力加强应对慢阻肺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诊早治。

专家学者:加快推动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卫服务项目

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一样,慢阻肺病同样需要进行长期用药、随访管理、康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在慢阻肺病的长期管理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吴浩表示,将慢阻肺病纳入国家公卫服务项目,有助于提高基层慢阻肺病诊疗能力,做到早诊早治,为基层医生筛查、诊断和管理慢阻肺病患者提供必备的“武器”,并调动基层医生积极管理慢阻肺病患者的积极性,提高医务人员和全社会的认知,将极大提升慢阻肺病的基层整体防治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张伟表示:“慢阻肺病进入国家公卫服务项目能够帮助基层医生得到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从而掌握更加科学规范的诊疗技术和知识,让患者更早地被发现、诊断和治疗,大大降低治疗风险和费用。这一举措也将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于慢阻肺病的认知和了解,促进公众关注和支持,为未来的慢阻肺病防控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从慢阻肺病患者角度来看,要提升他们对于慢阻肺防治带来的获得感还需多方发力。李顺平指出,需要开展慢阻肺健康管理的卫生经济评估,为慢阻肺健康管理工作与国家卫生政策制定提供证据支持;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政策,对慢阻肺在内的慢病在适用对象、病种范围、药品使用、报销待遇等方面予以指导和关注,以确保患者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还需要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广大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公卫服务体系,加强慢阻肺病的防控工作,逐步降低慢阻肺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推动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王蜀周秦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