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飞天小女警

文章来源 | 格隆汇楼市


【资料图】

万人抢房又来了,不过不是普通商品房,而是人才房。

进入3月短短几天,深圳扎堆供应了7518套可售人才房,其中两房3761套,3757套三房,价格在2.9万-5.94万/平,吸引了25800户人才递交资料。

说明,深圳的商品房市场不是起不来,而是暂时还没看到有关普通住宅的政策松绑。

相信一旦有所松动,普通住宅的市场也会像人才房这般,迅速热起来。

人才房之所以又火起来,大家也都看到了,主要是政策的力量,力度比去年更大,对单身条件直接放宽到30岁,对共同申请人户籍也放宽要求。

政策利器使出,结果就是点燃深圳楼市久违的热火。

实际上政策松绑力度突然增加,主要原因是人才房去化效果没达到预期。

去年12月人才房放宽选房资格,不再需要进入轮候库轮候,而是变成直接递交资料入选摇号的方式,引起了市场广泛的讨论。

原本扎堆推出的房源,市场预期可以火速去化,结果却出乎意料,弃选人数超过一半。

于是,深圳人才房卖不动上了热搜。

有媒体统计,去年至12月28日,深圳6个人才盘,4422套人才房仅1930套房源被选定,弃选率超过56%。

于是,倒逼人才房迎来更多的松绑。

而有了政策的加持,明显热度比去年更大。

如今借着政策的东风,人才房又再次出现万人抢房的热闹。

那么这七千多套人才房,能不能如愿顺利卖光?又一次给市场留了个作业。

个人目测做到六七成是没问题的。

但是面对这样体量的人才房供应,对普通商品房来说,必然带来利空,尤其是价格在500万以内的刚需二手房或者新房。

一方面,这批人才房总价基本在200万-500万/套左右,价格上与500万左右的二手房没有什么差距。

另一方面,深圳依旧是刚需市场为主。

有人可能会觉得,深圳接盘的刚需本来就不多,实际上这是对深圳的误解。

基本上200万-500万预算的群体,占深圳购房群体是最多的。

根据乐有家研究中心发起《2023年深圳市民置业计划调研》显示,5年内有置业计划的购房者中,300万-500万预算占比37%,300万预算以下的占比28%。

换句话说,深圳的买房群体中,超过一半人的预算是500万以下的。

现在官方一口气供应七千多套人才房,自然就会消耗将近7000批刚需购房者。

从人才房当前的报名体量来看,已经达到25800户,这意味着剩余的1.8万户左右的群体,虽然会成为这批人才房的陪跑,但依然会是下一批人才房的潜在客户。

这个体量,对普通商品房市场来说,可能还起不到动摇市场根本的作用,但买房预期一定会被陆续供应的人才房持续影响。

2023的深圳楼市,人才房会是市场的主流。

人才房热度已经持续近一周,不断有人问小女警,值不值得买,买哪个项目好一点。

首先那种冲着三五年就想通过房子大赚一笔的,是不合适的。

人才房虽然还没有明确未来流转的方式,但想要复制十年前龙悦居、侨香村的套利路子,肯定是走不通的了。

人才房未来的政策方向一定是以解决自住为方向去调整的。

因为深圳的住房体系在加速变革,不仅保障房的供应加速,今年还扩充了预期的供应体量。

而且去年中央罕见地补助深圳的安居房。虽然安居房和这次人才房的含义及类型有所区别,但本质都是解决“住”的问题。

其次是本身手中的预算已经超过500万的。

超过500万的预算,已经没有必要为了捡官方的便宜,而失去选择权和流动性。

以投资作为出发点,房子的流通性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这批扎堆入市的人才房,不少不仅需要两到三年才能交房,有租金沉没成本,若再参照以往安居房10年限售的政策,持有的时间并不短。

比如安居同乐馨苑预计交付时间就要到2024年6月1日,交房过程需要等两年之久。

没有了流动性,就相当于房子的金融属性大大减弱。

商品房未来对比人才房或者安居房最大的优势就是流动性。

第三类就是没确定要不要留在深圳长远发展的。

即便是人才房,一套操作下来基本总价也要200万左右。这个价格已经足够去新一线,或者强二线,或者普通省会选择一套合适的房子。

并且一旦选择深圳的人才房,基本上就等于锁住自己跳去其他城市发展的机会。

所以只适合决定在深圳深耕,手里预算两三百万左右的刚需群体。

对于预算两三百万的群体,龙华的安居峰景苑、盐田的安居云畔、龙岗的星河珑府、安居凤桐苑、华侨城九樾都是值得对焦的对象。

这几个项目,刚需三件套中,至少是可以满足“两件套”的需求——地铁通勤+就近上学。

至于商业或者环境,有时候牺牲一下也无妨。

作者观点,不代表格隆汇立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