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今年年初以来,浙江、江苏、重庆等地加大对城市内涝积水点的整治力度,改造城市雨水管道,不断提升防汛救灾能力水平,让城市免受“内涝伤”,消除安全隐患。

为提高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多地通过管道疏挖、缺陷修复、增设雨水口、配备临时水泵、打通“断头管”等方式,消除积水点,为市民出行撑起“安全伞”。

今年4月,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未雨绸缪,结合历年积水情况,全面普查辖区范围内的城市道路,梳理出27处易涝积水点位,组织专家、技术骨干等力量,通过实地研讨、成因分析等方式,为不同积水点“对症下药”。围绕“小雨不积水、中雨少积水、大雨快排水”的目标,细化“一点一方案”,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增加泵站检修、排水管网疏挖频次,增配应急防汛抢险车、工程救险车、便携式轴流潜水泵等新型设备,夯实防汛应急“硬实力”。在道路积水点加装监控摄像头,配备移动监控设备,实时监控汛期道路积水情况,确保科学指挥、精准调度。据介绍,27处易涝积水点已完成治理工作。

浙江省慈溪市针对雨水管道堵塞问题,采用人工清掏与机械疏通相结合的方式,在人工清掏雨水井内的淤泥后,使用专业疏通车,利用高压水流对雨水管道进行强力疏通和冲洗,清除管道内的各类淤积物,打通雨水井之间的管道,恢复排水能力。安排工作人员在路面沉降处局部开挖增设雨水进水口,在雨水进水口之间增设雨水管,打通排水路径,加快低洼处雨水排水速度。同时,加强运维管理、应急值守等前置防控措施,降低风险隐患。强化数字赋能,依托道路积水点智能预警系统,对城市道路积水情况开展全天候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派专人开展处置工作。

按照“一点一策”的工作原则,一些地区对积水点进行全方位“诊疗”,分析查找积水原因,确定整体改造方案。

江苏省徐州市“一点一策”加快推进积水点治理工程。泉山区对去年排查出的24处积水点进行“回头看”工作。目前已完成治理的12处设备设施运转良好、排水迅速,其余积水点均已按照要求落实应急处理措施,未形成明显积水。针对个别积水点地下水位过高、管线密集、流砂层较厚等施工难题,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行方案优化,调整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确保地下管线安全及积水点治理项目的有序实施,解决城市道路积水问题,确保市民出行畅通。

重庆市建立积水隐患点“发现一处、入库一处、整治一处”的动态更新机制,定期排查、及时更新,明确每个积水隐患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目前已完成391个城市内涝积水隐患点整治。同时,开展排水管网、雨水口、检查井等排水设施的维护保养,确保排水管网过水能力,保证设施设备正常运行,今年还将对其中的23个风险点进行重点盯防。

福建省南平市对历史易涝点及辖区路段进行积水情况排查,通过加速排水、引流扫水等措施,排除积水、保障通行。加大巡查频次,排查学校周边、公园步道以及施工单位周边等情况,及时发现路面积水安全隐患,防范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实现积水点位的实时监测、动态更新,按照分批治理、逐步改善原则,构建“小雨不涝、大雨可防”的城市管网系统,提升防汛排涝能力。对因路面坡度不足、低洼等情况导致的积水点进行记录,后续通过增设雨水管道、平整路面等工程,进行积水点整治。对考亭桥下、七贤桥下雨水井等易积水点设置临时围挡、放置爆闪灯,第一时间实施抢险作业。

此外,全力清运城市淤泥。组织人员赶赴积水点,开展道路黄泥清理工作,通过“人工+机械”反复作业,对黄泥进行冲刷,迅速恢复道路原样。同时,及时清除道路排水口等处积存的垃圾物品,防止排水设施堵塞,力保路面无积水、排水口畅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