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近年来,浙江省温州市着力推行和构建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新坐标,生活垃圾全生命周期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据悉,温州市压实“一把手”工程,建立市、县(市、区)、街道三级检查考核机制,市分类办对全市185个镇街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排名一公开”,考核结果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乡镇(街道)“一把手”擂台比拼、干部任用的重要参考,不断夯实垃圾分类“一把手”工程基础。同时,出台“一揽子”制度,加强顶层设计,先后出台《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有害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垃圾房(投放点)面积、功能等系列标准,持续规范开展物业服务、保洁、劝导等一线人员业务轮训,持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迈入标准化轨道。此外,推行“一张榜”监督,将垃圾分类纳入各县(市、区)、市直机关年度考核内容,充分调动条块工作积极性。建立了市、县两级“红黑榜”,定期公开一批效果好、成效优的正面典型,曝光一批不分类、乱分类的反面案例,形成社会监督,凝聚垃圾分类共治合力。
温州市紧扣三个环节,形成分类管理闭合体系。在源头环节实现“减量化”,盯牢快递外卖、商超农贸、餐饮酒店等垃圾增量“大户”,大力推广可循环利用包装、易腐垃圾就地处理设施,严格落实光盘行动、绿色办公等工作;全面推广“两撤两定两到位”精细投放新模式,精心打造3000余个集分类、清洗、存储、宣教为一体的多功能垃圾房(投放点);全面推广“三定一督”(定时定点定人督导)分类督导模式,以“志愿红﹢督导绿﹢执法蓝”为“三种基色”,落实3000余名督导员上岗履职、桶边督导,形成了全社会共谋共治、协同引领“新时尚”的新格局。在分类收运环节抓实“规范化”,加速推进垃圾转运站和有害垃圾收集站分类改造提升,各地因地制宜,对厨余垃圾实行“直运+以桶换桶转运”、有害垃圾实行“预约上门+定时”收运、餐厨垃圾实行“公交化”专项收运、可回收物实行“预约上门+网点”收运,对大件、装修和园林垃圾实行预约收运,其他垃圾推行“以桶换桶”分类转运模式。在末端处理环节注重“资源化”,焚烧和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县县全覆盖,保障其他垃圾焚烧发电、易腐垃圾生化处理,有害垃圾按危废专业处置,生活垃圾全面实现“分类处理、能用尽用、变废为宝”。
相关负责人介绍称,温州市通过“智慧”赋能、“宣教”赋能、“督导”赋能,营造全民参与新时尚。一是通过互联网+驱动垃圾分类智慧升级,融合企业管理等资源,通过大数据勾勒“温州垃圾分类地图”,并建立市、县、镇街三级联动的一体化管控平台。在全市各地试点打造“碳慧小区”两网融合新模式,推动居民、物业服务企业、企业三方协同,以科技手段赋能分类全过程管理。二是依托“双服务双报到”“共享社·幸福里”等平台,形成党建+督导员、志愿者等“一核多元”的宣教模式;举办达人赛、中小学及幼儿园绘画大赛等大型综艺活动,打造“垃圾趣哪儿”主题研学项目,建立14支近千人的垃圾分类宣讲师队伍,设立生活垃圾分类体验馆,举办各类趣味竞赛活动,全面营造“处处有、天天看、人人讲”的浓厚氛围。三是严格落实《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加大未分类投放、收运,管理责任人未履职等重点难点问题的执法力度,今年共查处垃圾分类相关案件10020起。在温州主流电视媒体的黄金时段,开设垃圾分类观察室、红黑榜等栏目,回应群众关切,引导社会分类意识正面发展。
垃圾分类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温州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全市上下团结一心、持续发力,推动垃圾治理不断取得新突破,为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人与自热和谐共生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