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下沉、乱堆物料、道路破损……城市管理面广量大,同时还面临着处置问题不及时、管理标准不一致等诸多问题。近年来,各地城管部门以智慧化、信息化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大大提升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
一块屏为城市管理注入新动能
(资料图片)
在江苏省宿迁市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城市环境、街巷店铺乃至社区生活等各种城市运行元素尽收眼底。
占道经营、垃圾成堆、环境污染……为了治好这些典型的“城市病”,宿迁市综合运用物联网、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打通城市多个领域,搭建起一个数据融合共享的智慧平台。该平台通过“一块屏”实现对所有数据的集中展示、统一调度,建立全要素的协同监管模式,构建“全时段、全区域、自动化、多途径”的事件预警网络和协同治理体系。同时,该平台与“市民城管通”微信小程序相连接,畅通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渠道,营造了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治理氛围。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平台搭建初期,宿迁市本着“平台不仅要可看,还要可用、可操作”的指导原则,通过一屏总览、综合监管、综合评价、分析研判、指挥调度、智慧分拨6大功能及“市民城管通”微信小程序、物联网井盖管理系统、融合视频AI识别系统3个创新场景应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的目标。
一个共享单车点位有乱停乱放现象,马上就被点位上的智能设备识别到,信息第一时间推送至附近城管队员的移动终端,队员们迅速前往处置;一家店门口悄悄晾晒毛巾,架子刚搭起,视频AI识别平台就捕捉到画面,紧接着,城管队员就通过语音通话发来提醒;台风“烟花”还没登陆,城市排水系统、雨量、各街区积水分析等数据就已收集测算完毕,并实时更新、动态监测、智能分析、快速预警。
“日均处理事件从450件提高到了1000件以上,而平均处理时长缩短至原先的35%。”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通过汇聚各项数据指标,应用治理数据模型,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处理城市管理问题49.5万件、群众诉求4.7万件,有效推进了各项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工作。
一张网 兜牢城市安全底线
近日,山西省太原市区迎来又一轮强降水,给城市设施带来不同程度影响。太原市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借助“一网统管”平台,组织信息采集员巡查发现雨情突发隐患,及时采集上报树木倒伏、井盖移位等突发隐患80余起。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保持信息传递畅通,高效协调联动,受理派单责任单位迅速处置,避免因雨情引发的次生灾害。
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强对流天气带来频繁降雨,土壤含水量增加地表松软,加之持续一夜刮风降雨,导致个别枝繁叶茂的行道树倾倒,阻碍城市道路通行,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对此,该指挥中心信息采集员加强雨情隐患巡查,发现行道树枝杈断枝、根基松动倒伏后,第一时间采集上报至“一网统管”平台,再由平台受理立案确权派单,协调责任单位进行处置,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
近年来,太原市加快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并向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升级,探索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推进实现数据服务“一个库”、指挥协调“一张网”、行业应用“一张图”、业务运行“一平台”,打造符合太原实际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平台建设中,太原市明确管理流程,拓展设置“城管服务事项”类型,将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客运、物业、建筑安全、工程质量、拆迁、商品房销售管理等纳入平台管理范畴,开展业务流程闭环管理,压实城市管理相关部门责任。整合问题来源多渠道,实现公众诉求统一处理,通过平台立案、派遣、处置、核查、结案,对各项服务满意度评价回访,实现群众诉求受理、办理、回访全流程贯通。
一个终端 让城管执法更便捷
前不久,湖南省娄底市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时发现,娄星区某地段的人行道上有违停车辆,当即使用手持智能终端对该违停车辆进行依法查处,并对其开出了电子罚单。去年年底,娄底市开出首张电子罚单,标志着全市人行道违停执法工作正式与过去的“手写罚单”告别,全面进入智能终端时代。
“采用手持智能终端开展执法,极大地提升了执法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连贯性。”执法人员说,以往人行道违停执法工作大多采用人工取证的方式,执法人员不但需要现场拍摄固定车辆违停证据,还要再回到办公室进行归纳整理后才能人工录入,不仅程序繁琐,还存在效率低、差错率高等问题。如今,随着手持智能终端的投入使用,执法人员只要将车辆信息、违停地点、违停照片等相关信息录入执法系统,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电子文书,整个执法过程只需短短几分钟,真正实现了“快查快处”。
在娄底市的街头巷尾,智慧城管网格监督员不时环顾四周,拿出智能终端对暴露垃圾、占道经营、违法停车、井盖破损或丢失、道板破损、交通信号灯故障等现象进行拍摄上报,不用多久,就会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抵达现场,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置。
据了解,娄底市按照“一级监督、两级指挥、综合考评、多级联动”的管理模式,融合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维实景等前沿技术搭建智慧城管平台。同时,将城市建成区49.8平方公里划分成39个责任网格,形成网格监督员、协管员、市民相结合的城市问题发现机制,明确了包括市容市貌、公共设施、公共交通、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在内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形成城市问题从发现、派遣到处置、反馈的有效处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