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资料图
近日,“某地阴性清零”“满街都是神雕大侠(杨过,谐音阳过)”“如果你还不认识一个‘小阳人’,请检讨自己的社交能力”等“段子”流传甚广,让人在疫情的阴霾之下,有了哑然一笑的轻松。
不过,有的“段子”和留言却让人感觉变了味道——“找个合适的时间去感染”“某某家毒株好,两到三天康复,一起去接种”,似乎有种敞开怀抱拥抱病毒的“豪迈”,让人看了“瑟瑟发抖”。
带一点调侃和轻松的“段子”,客观上能够缓解人们的焦虑情绪,但一些段子中隐藏的消极情绪和“躺平”心态,需要大家理性看待。
当前,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下降,重症患者少,但肌肉酸痛、发热、咽痛等症状也绝不好受,最好别得病。同时,一旦感染就要居家隔离休息,暂时无法返岗,大量人群感染势必会给城市正常运行带来压力,使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人力短缺问题。因此,做好自我防护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城市,为抗疫做贡献。
近期随着“新十条”出台,各地走小步、不停步,优化完善防控政策,目的是更好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对属地、部门、单位、个人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核酸点不能撤得太急,要照顾到有检测需求的人群。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根据需要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康复指导、转诊服务或就近购药服务等。各部门要主动细致、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购药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并不简单。接种三针疫苗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后重症和死亡风险,对合并基础病的老年人尤为重要;佩戴N95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多通风等做法仍然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我们远离病毒,也是群众高度认可的个人防疫策略,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落实。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可以适当储备一些解热镇痛的日常药物,但没有必要抢购、囤积。非紧急的就医需求,可选择互联网+医疗的方式就诊、购药,把医疗资源让给有紧急需求的人。总之,我们仍需做好自我防护,做好家人和城市的健康守护者,用健康的心态等待冬去春来。
来源:“半月谈”微信公号编辑: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