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今天(9月9日)公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显示,七成多受访者认为仍然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六成多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经历。

受访者在网络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和外卖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五成多(54.89%)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过半(50.04%)受访者表示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超四成(41.94%)受访者表示在外卖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在打车类(29.04%)、票务类(20.68%)、视频类(11.29%)消费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问题。这说明,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网络外卖等消费领域。

超六成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目前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或优惠。调查结果显示,超六成(61.21%)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四成多(45.76%)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三成多(36.92%)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价格不同,两成多(26.69%)受访者认为体现为只提供符合用户特点的商品或服务。此外,针对消费者同时在一个平台消费,有人有消费券而有人却没有的现象,八成多(83.95%)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七成多(76.07%)受访者认为发放打折或优惠券规则不透明。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的打折或优惠,大多数受访者认为目前发放打折或优惠券的结果不公平、规则不透明,均与大数据“杀熟”有关系。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企业大数据“杀熟”是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71.66%)受访者认为企业大数据“杀熟”是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只有不到两成(18.33%)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差别推送是为用户推荐合适的商品或服务,只有极少数(5.89%)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差别推送是为用户节省选择的时间成本。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企业大数据“杀熟”是为了谋取更多经济利益,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差别推送是为用户推荐合适商品或服务,或为用户节省选择的时间成本。

此外,调查报告显示,八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七成多受访者认为会影响行业信誉。六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侵犯了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权,但有近半受访者遭遇大数据“杀熟”后选择自认倒霉。体验调查没有发现明显大数据“杀熟”问题,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不同价现象。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关闭个性化推荐后,新、老用户账号推荐内容仍然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规范大数据“杀熟”问题的困难在于法规不健全,希望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和加大处罚力度。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建议,针对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要健全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探索建立大数据线上监管平台。督促企业诚信守法经营,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消费者应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黎博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