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于8月27日起每周六20时在央视一套播出。一座座山美、水美、情更美的村庄,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巨变,让人不由得感叹乡村旅游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发挥的重要作用。

首先,乡村旅游让“山水间的家”更加美丽。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大乡村的重要优势和宝贵财富。在乡村旅游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乡村的美景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发现乡村之美。同时,越来越多的村民更加自觉地将生态保护和乡村旅游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乡村旅游强化了生态保护机制,并将旅游业变成了展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以浙江安吉余村为例,通过环境整治和发展旅游,该村从20世纪90年代的采石村、环境污染村变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首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生动地诠释了旅游业在乡村美化和发展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乡村旅游这根“点金棒”,让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跨越得以实现。

近年来,各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规划实施“绿化”“美化”等措施,将乡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同时,各地为发展乡村旅游,结合乡村振兴基础设施投资,实施垃圾集中处理、污水综合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和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山水间的家”在乡村旅游推动下正变得越来越美。

其次,乡村旅游让“山水间的家”更加富裕。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没有产业支撑乡村经济发展、没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仅靠国家财政资金投入来改善乡村环境,乡村振兴难以持续。正因为如此,“产业兴旺”才被作为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第一条。

鉴于仅靠农业和工业很难实现乡村产业兴旺,而伴随中国从工业化中后期向后工业化社会跃进,中央越来越关注第三产业特别是乡村旅游在乡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的产业动力。2019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过30亿,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达1.81万亿元。

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经济找到了新的出路,在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脱贫攻坚上发挥了突出作用。以贵州平坡村为例,这里的村民个个都是艺术家,乡村旅游让“平坡苗族农民画”变成畅销的旅游商品,给热爱艺术的村民增加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收入。正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让越来越多“山水间的家”告别了贫穷落后,走上了致富之路。

再次,乡村旅游让“山水间的家”更有生气。在过去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下,大量农村居民前往城镇工作,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乡村“空心化”。而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单位投资吸纳就业数量开始减少,城镇化为农村居民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在城镇化高峰时期,一年有800多万农民工进城务工。到2018年,进城农民工数量比上年减少204万。可以预见,未来城镇化为农村人口提供的就业空间将越来越小。这就需要为农村居民的就业创业寻找新的机会。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民宿、提供乡村美食、销售乡村土特产品,在乡村旅游企业就业,获得了一份稳定收入,在离土不离乡的前提下,获得了发展机会。而这些返乡农民的回归,也让乡村重新焕发了生机。

此外,乡村旅游发达的地区甚至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数以万计的下乡双创人员到乡村投资和经营旅游业,为乡村发展注入资本和智力资源。以安徽西递村为例,因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到这里定居、工作和旅游,古朴的小村庄因此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可以说,乡村旅游让“山水间的家”不再冷冷清清,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最后,乡村旅游让“山水间的家”更具活力。乡村旅游发展不仅给“山水间的家”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优美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乡村旅游发展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力进一步巩固、政策宣传力进一步提升、政策执行力进一步强化、组织动员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发展力进一步提升,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舞台。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一批优秀的经营能手、宣传能手、工艺人才、文艺骨干、管理人才得以涌现,这批人进入农村基层党组织,有助于激发党组织活力,提升党组织工作效力。此外,乡村旅游发展还可以为村民参与乡村建设提供现实渠道,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增强农村自治组织的力量,进而推动农村自治组织振兴。如江苏马庄村将党建与文化、旅游、富民等重点工作相结合,由过去贫穷落后的小村庄蜕变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乡村旅游为乡村制度变革、组织振兴提供了重要契机,促进了体制机制的完善,也让更多“山水间的家”充满了持续发展的活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