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毛细血管”,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已经深度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给市民骑行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方协同共治规范经营秩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市民王女士骑行共享单车到市府广场附近,她规范地将车停放在道路旁的非机动车停车区内并完成落锁,确认手机收到完成骑行的提醒后才转身离开。整个过程王女士显得格外认真,她说:“大家都能停放整齐了,咱看着心里也舒服。”

在辽宁省沈阳市,无论是共享单车企业,还是城市管理部门,都通过多种方式对车辆停放秩序进行引导。漫步街头,会发现如今大多共享车辆规范停放在路边划好的停车区里。不时有专门的共享车辆运维人员前来整理车辆,让它们变得更整齐。

沈阳市共享单车的周转率、使用率等方面位列全国前列,这意味着管控的压力更大,经验沉淀更具样本性。沈阳市城乡建设局通过不断探索,按照“供需平衡、总量把控、重在管理”的工作原则,全国首推“五个一”管理模式,即:第一个引入具备高精度定位功能的共享单车、第一个实现全市车辆定点停放、第一个建立共享单车信息服务平台、第一个开发“共享单车随手拍”微信公众号、第一个设立运维“合摆”试点。

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三方协同共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行业经营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城市综合管理与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真正做到了沈阳市共享单车有序发展、服务为民。

严格总量控制引导有序发展

2017年以来,沈阳市共享单车经历了从超投严重到总量控制再到精细化运营的发展过程,在满足百姓用车的同时,建立起用户、企业、主管部门多元共治的局面,助力市民低碳出行。

精细化运营首先体现在车辆上牌管理上。沈阳市城乡建设局会同公安部门对共享车辆特别定制了标识和牌照,车辆实行牌照登记常态化管理。其次,沈阳市开展车辆信息线上监管机制,将全部共享车辆的骑行码、车架号和牌照号数据全面纳入到平台,通过“三码合一”实现对投放单车的备案监管。

控制总量引导行业有序发展,还体现在拓展了市民更多元的出行场景上。共享单车发挥了短途出行和接驳作用,据统计,共享单车平均出行距离为1.8公里,3公里以内占比90%。共享单车解决了大部分市民在“三公里范围内出行难”的需求,起到了短距离出行和短途接驳的作用。另外,沈阳市区91%地铁站点覆盖共享单车服务,地铁出行中约1/4人群采用共享单车接驳。共享单车进一步拓展轨道交通覆盖范围,地铁站点服务范围由800米提升至1.5公里,极大程度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提升智慧水平推进精细管理

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步步提升智慧管理,引导单车企业规范运营,多项举措推进精细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为破解共享单车乱停乱放这个问题,沈阳市在努力宣传引导有序停放的同时,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划定停放点位,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制定《沈阳市中心城区非机动车停车区设置技术导则》,按照导则要求,围绕公交、地铁、居民区、办公区等场所周边,施划点位3万余处,停放面积约60公顷,车辆数与车位数配比达1∶2.5,基本满足市民停车需求。同时,对全市停放点位坐标进行精准测绘,设置电子围栏,实现车辆“定点停放”。对非停车区停放共享单车行为实施禁停、扣费等约束措施,引导市民按位停放。

另外,沈阳市持续升级共享单车平台服务功能,助力提升智慧管理水平,坚持智慧赋能。自2020年运行以来,已完成4次版本更新,开发创新30余项功能,包括车辆信息备案、运维信息监管、运维事件派送、淤积点位报警、企业考核考评等功能,平台建设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政府将车辆信息以街道辖区为‘网格’提供给我们,和以前散乱的‘沿街遛线’运维相比,现在单车哪多哪少一目了然,我们按照这个‘网格’更加精准快速地确定单车投放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运维效率,也提高了单车的使用率。”共享单车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