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1年4月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两次印发通知,确定上海、北京以及重庆、深圳等16个城市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以下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各试点城市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评估,认为各试点城市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资料图】

即日起,本报开设“关注·双智试点城市建设”专栏,陆续介绍试点城市在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敬请关注。

距离下一个公交车站还有500米时,市民李先生就提前在他乘坐的自动驾驶公交车上“看到”了公交车站的实时人流情况;距离红绿灯还有200米时,尽管前面有车辆遮挡,市民王女士依然能够在她所坐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上“看到”红绿灯……

这就是双智协同发展带来的新体验。

确立试点 抢占双智先机

随着交通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与智能交通的关系愈发密切,城市出行服务逐渐成为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和满意度的主要建设领域之一,其中车路协同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202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各大城市陆续出台相关的“十四五”发展规划,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交通作为连接城市运作的血脉成为重点建设的目标之一。

自2021年4月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两次印发通知,先后确定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长沙、无锡6个城市为第一批双智试点城市,重庆、深圳、厦门、南京、济南、成都、合肥、沧州、芜湖、淄博10个城市为第二批试点城市。

在两部门的指导下,16个试点城市以加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不同等级智能网联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示范应用为目标,加快建设“智慧的路”、部署“聪明的车”、建设“车城网”平台,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在产业生态构建、政策制度创新、标准共建互认、应用场景商业化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实效,为解决和改善城市病、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升级改造 构建产业链条

“我国是世界上首个系统性开展双智协同发展的国家,在实践层面具备先发优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相关负责人表示,16个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双智建设,越来越多“聪明”的车跑在越来越智能的道路上。

双智建设涉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升级和推广应用,由此大数据运营、人工智能、信息消费等新产业应运而生。

“双智试点直接带动了产业升级和各地经济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16个试点城市为相关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为各个城市发展相关产业发挥集聚效应提供了契机。双智试点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数字化样板,通过建设车—城—网平台,汇聚多层次的动静态数据,一网通览、一网统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对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城市交通、公共服务、防灾应急等方面的智慧化管理。

双智试点还为切实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改善群众出行提供了新思路。人—车—路—云—图—网的高效协同,不仅提高了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也带给市民更加方便的出行体验。

着眼应用 完善政策标准

16个试点城市勇于先行先试,在政策、标准、管理机制等层面不断探索,为双智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政策创新方面,北京、广州、深圳等试点城市,2022年纷纷出台促进双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其中,北京发布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总体实施方案》及其管理办法等11项试点相关政策;广州推出了《关于逐步分区域先行先试不同混行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示范运营政策的意见》等文件;深圳发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等,进而初步形成了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与规范。

在标准编制方面,试点城市组织本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产业力量参与双智标准研究与制定,结合自身地缘与产业特点,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平台建设、示范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大量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匹配地方特色的建设标准与规范,取得各类标准化成果超过110项。同时,试点城市积极推动相关标准的共建互认,由成效显著的城市分别牵头编制双智标准化文件。

在管理机制方面,试点城市经过前期探索初步形成了“1+1+N”的工作机制——1个政府工作专班,即成立由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从政策指导、任务分解及要素保障等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跨部门联动的高效组织机制;1个专业支撑机构,负责技术把控和专业资源对接,为政府统筹推进试点建设提供智力支持;N个主力企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分别选择主力企业参与,推动产业由示范应用向商业化运营演进。

提质增效 试点建设效果凸显

两年来,双智试点城市通过升级改造智能化基础设施,有效改善群众出行、切实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

北京通过对60平方公里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交管执法、交通目标监测、信控优化、数据融合计算及V2X(车对外界的信息交换)功能应用等,助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目前示范区早、晚高峰道路拥堵里程已分别下降29.14%和22.41%,绿波干线全天平均停车次数降低20%,出行效率显著提升;上海在城市开放道路采用新型感知技术、AI(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边缘融合技术等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构建丰富的V2X场景服务,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效率。

同时,试点城市依托智能基础设施,结合地方特色与产业基础,实施了一系列特色专项,以推动示范应用“遍地开花”。广州积极探索自动导引停车、自主代客泊车等智慧化停车示范应用,“广州泊车”小程序用户量已达100万人次,接入近3100家经营性停车场、约145万个泊位的实时动态信息;长沙对2000余辆传统公交车进行网联化、智能化改造,在主动安全、准点率、交通信号优先等方面开展示范应用,有效提升市民出行效率,已累计服务200万以上人次;济南采取“智慧公交+智能物流”模式,用13条乡村振兴公交线路辐射全域39个自然村的服务站点,有效满足农村物流双向流动需求,方便山区群众3.2万余人。

在加快开展示范应用的同时,试点城市还在积极探索商业化运营新模式。北京成立了国有独资主体运营平台公司及专业化科技企业,确立了“政府统筹规划、授权企业经营、市场化运营”的思路,形成了全国首创的“规、建、管、养、用”一体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新模式;广州采用“财政+社会投资”模式,鼓励多主体参与建设和运营,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落地,开展城市级智能网联与车路协同的数据应用商业合作;武汉已投放一批L4级无人驾驶小巴车(约30台)进行全天候、全时段的短途接驳运营,推动测试示范升级为常态化商业运营,实现区内重点园区、社区、公园等生活、工作场景无缝化连接,便利居民生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