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数量多,常住人口增长快,通勤人口、流动人口多,既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活力,也增加了垃圾分类工作的难度。滨江区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明确源头减量理念,初步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探索源头减量精细化管理。
强化宣传引领文明风尚
抓实党建引领。通过机关、街道、社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运用“基层党建+社区治理”激活基层治理活力,做到带头分类、带头宣传、带头巡查,强化宣传氛围。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党组织联动机制,开展月度联动会议或活动,各社区党组织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专题研究,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参与垃圾分类活动,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治理体系。
(资料图片)
强化督导教育。建立“街道-社区-物业-业主”闭环的四级联动体系,由督导员、专管员、志愿者、执法队员组成处置队伍,长期跟踪辅导,实时巡查教育,督促居民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对不配合的企业或个人执法亮剑。区垃圾分类办公室落实每月生活小区全覆盖检查和企业、公共机构抽查,加强日常分类指导及问题抄告,落实约谈曝光机制,编制工作月报和专项通报,每月在滨江发布、天堂硅谷等媒体平台刊发红黑榜,强化长效管理。
深化全域宣传。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实现入户宣传全覆盖。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志愿服务行动和公益活动,推进《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宣传教育,重点普及违反条例的相关处罚规定。同时,运用各级媒体平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工作,贯彻落实主动宣传、正面宣传、广泛宣传,促进居民家庭前端分类行为习惯的改变,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率、知晓率。
创新发展提高管理水平
细化分类工作。推进分类精细化管理,强化一次性餐盒、塑料袋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将低价值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中分离出来,探索源头减量新模式。近年来,滨江区开展低价值可回收物专线免费收运工作,逐步扩大可回收范围和品类,截至目前已设置54个点位,累计清运可回收物240余吨。
监督数字赋能。加强日常巡查,落实垃圾分类工作长效管理,在投放点增设监控设备,加强监管。由恒生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垃圾分类专用APP,通过后台管理,实现监管数字化,实时呈现相关信息,以数字赋能垃圾分类,实现有效监管。
资源有效利用。引进多家回收企业参与良性竞争,最大限度地提高回收物品单价,让利于民,从而提高居民分类回收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引进堆肥、沤肥等技术,尝试将易腐垃圾转变为肥料,在减量的同时做到资源的有效利用。部分单位和分类责任主体自主开展了餐厨垃圾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
环环相扣落实具体措施
推进清洁生产。加强清洁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对清洁生产的责任意识。推动企业改进产品包装、限制过度包装,在生产、流通环节中减少源头垃圾。鼓励生产者采取以旧换新、直接回收等措施,对其生产、销售的产品及包装物进行回收利用。每季度开展对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检查,同时针对企业清洁生产工作模式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控制塑料制品。加强对超市、商场等重点场所和行业的监督检查,要求商家不主动提供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只提供有偿使用的全生物降解塑料袋。全面倡导消费者使用菜篮子、布袋子等代替塑料袋,逐步控制、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同时推行净菜上市,实现农产品垃圾源头减量。
倡导绿色消费。面向社会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倡导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要求宾馆(酒店)、民宿等不主动向住客提供一次性用品“六小件”(一次性牙刷、牙膏、香皂、浴液、拖鞋、梳子)。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使用环保产品和设备,优先采购可循环利用的办公用品,提高再生纸的使用比例,推行无纸化办公,逐步减少一次性办公用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