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居住空间,其中的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此,重庆市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为目标,以完善社区配套设施为着力点,大力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
收集基础信息 构建标准体系
重庆市结合城市体检工作,进社区、收数据、摸底数,共收集1982个社区的基础信息,涵盖社区面积、人口规模和年龄分布、建筑规模、建成年代等6大类25项具体内容,初步摸清重庆市社区基本情况,形成《重庆市社区基础分析报告》,为开展城市居住社区建设补短板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资料图】
为了更好地推进补短板行动,重庆市重点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评”健全技术标准体系。
明确建设标准。出台《关于开展绿色社区和完整社区一体化创建的通知》,明确完整社区建设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的通知》,实现到2025年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的目标要求。
编制操作指南。出台《重庆市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操作指南》,形成“6+1”创建体系,即“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服务、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6项基本内容和“山地社区特色引导”1项创新内容,明确相关建设要求、建设方式和参考标准。
制定评价细则。出台《重庆市绿色完整社区评价细则》,明确评估对象及范围、评价流程、评价方法等,建立“基本项+附加项”评价指标体系,划定三级评价等级,并对照“6+1”完整社区创建标准,对全市城市社区进行全面评估。
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选取82个社区,先行开展完整社区市级示范创建,总结经验并推广,引导区县开展区级完整社区建设;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积极探索山地城市特色路径,做到区县全覆盖推进完整社区建设。
推动社区养老 提升配套设施
重庆市严格落实新建项目配套建设养老等服务设施建设要求,严把施工图审查和竣工验收关。同时,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配合民政部门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加强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试行)》等标准衔接,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在南岸区南坪正街新街改造项目中,考虑到老人用餐不便的问题,社区盘活闲置房屋,建设“机构+社区+居家”三合一养老服务中心,开办“社区惠老食堂”,惠及6000余名老年人;渝中区双钢路片区开展适老化改造,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增设托幼机构,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
落实更新片区生活配套功能要求,以社区为单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庆市发布《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提出优先对市政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进行改造提升,规定更新片区原则上应覆盖单个或多个社区,以社区为单元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建设完整社区。在112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对标完整社区建设标准,形成完整社区分析表,严格落实更新片区生活配套功能要求。
查找社区“症结” 更新补齐短板
重庆以“硬设施+软环境”一体化推进的方式,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短板。
在渝北区花卉园片区城市更新项目中,以完整社区划分更新单元,实施约80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消除隐患,对消防设施、雨棚、雨污管网等进行改造,筑牢安全防线;补足功能,改造提升小区内外市政设施,增加无障碍电梯,积极引入物业服务企业,为社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向完整社区升级;提升形象,改造商业外立面和修复外墙及小区地面铺装,增设景观花台和绿植,同时,对花卉园进行景观提升,通过特色管养运营,打造花卉品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
同时,推动“三师”团队走进社区,收集查找“症结”进行微更新。重庆市出台《重庆市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助力创建高品质生活社区行动方案》,搭建“人才进社区、社区引人才”的共享平台。 截至目前,已有2358人完成“三师”平台注册,“三师”进社区覆盖率达54.7%。
在两江新区人和街道万年路社区,“三师”团队走进社区,通过院坝会、上门走访等方式倾听居民诉求,开展1200余份问卷调查,查找缺乏晾晒空间等19项问题,与居民商议后,以“微更新”的方式增加林荫座椅、儿童游乐场、集中晾晒区等设施,逐步达到完整社区目标。
截至目前,重庆已完成82个市级完整社区建设,433个社区达到完整社区建设标准,社区养老、托育、体育场地等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相关负责人表示,重庆市将立足“小社区”,服务“大民生”,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围绕“一老一小”、体育场地、充电桩等居民关切的问题,按照“建机制、强保障、筑体系、扩影响”的工作思路,确保实现“2025年完整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的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