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地下道路、综合管廊、给排水系统……这些“看不见”的城市市政设施,如何从精细化、智慧化、数字化着手,打造看得见的卓越城市和美好生活?9月16日,在上海举行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设计赋能城市建设主题论坛”上,与会专家就此共话卓越城市背后的设计思路和理念创新。

在上海市政总院景观总工钟律看来,城市里面有很多看不见的故事,把人的价值连通在这里。她提出用“柔性设计”注入“城市更新”。她表示,柔性城市中的“柔性”是指在全面提升城市应急能力的同时,增加城市街区的人居温度,为日常生活带来轻松、舒适与关怀。她讲述了自己参与南昌路1.6公里小马路微更新的案例。“在南昌路改造中,我们把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的方方面面考虑进来。对于整个步道的贯通,我们植入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街头的公园花园改造,融入了阅读空间、老人休息室,在围墙边安装一些装置,让居民有盆栽交换的驻留点。还把1902的路名留存了下来。南昌路改造将设计创意与景观、文化整合在一起,演绎城市社区人性化、人文化、人情味。”

“城市是建筑和公共空间的集成,两者之间的连接非常重要。”株式会社日建设计执行董事西田康隆则认为,日本很早就开始探索各种模式,让这种连接更便利、安全、美观。他列举了东京泉水花园案例,位于地下的地铁站检票口和公共空间采用统一的颜色和材质做铺装,让乘客在视觉上感觉更和谐和舒缓。由于地铁站在地下,设计师就设置了台阶式花园,把绿色景观和自然光线引入地下空间,保持了整体空间的一体化和协调性。

城市静脉再生实质上是城市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再利用,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王艳明认为,无废城市的建设核心就是要打造一个静脉循环,资源再生的体系。以垃圾转运为例,集约高效、多元协同、智慧低碳是深度资源化方面以及智慧运维的努力方向。

“地面的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畅通的高架,能够为我们的城市带来光鲜亮丽的一面,但地面下管网的畅通和安全,才能为城市带来由内而外的文明和安全保障。”上海市政总院二院副总工程师王建介绍说,上海松江南站的大型居住社区,将电力通信、给水中水等各类管线集中纳入综合管廊,实现了技术的集成,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改善城市的空间环境。

上海市政总院总裁雷挺认为,近年来,低碳节能,环境治理,韧性城市、无废城市、智慧城市等城市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城市设计又增添了众多发展的热点和机遇。他表示,将打造卓越的工程品质,让优秀的设计“飞入寻常百姓家”,用“绣花精神”做好每处设计,注重将精细化、智慧化、数字化、绿色化的设计全面融入城市的产业发展、空间环境、公共服务和民众生活中,不断细致打磨,推陈出新,最终成为看得见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