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始终激励着贵州各族儿女坚守初心使命。红色血脉在贵州大地赓续传承,贵州人民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彻底脱贫、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

贵州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23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2万群众搬出大山,减贫人数、易地扶贫搬迁人数均为全国之最。今天的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正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贵州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化为脱贫攻坚、后发赶超的方向和动力,坚决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贵州最后9个贫困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此时,距离贵阳100多公里的中国网红小镇——丹寨万达小镇,游客络绎不绝。沿街铺面琳琅满目的苗族蜡染、银饰、皮纸、鸟笼和苗医苗药等让游客爱不释手、争相购买。

民族工艺品让丹寨百姓受益匪浅。25岁的丹寨苗妹杨花家一度十分贫困,“现在每个月能挣一两千元。”杨花说,由于要照顾幼儿,她目前只能在合作社工作五六个小时,如果工作时间再延长一些,收入会更多。

丹寨县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16家非遗扶贫工坊带动3000余人稳定就业。该县通过脱贫攻坚减少贫困人口5.88万人,2019年实现贫困人口清零。

丹寨县的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贵州的一个缩影。贵州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连续4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列入国家“第一方阵”。贵州从贫困人口最多的省到脱贫人数最多的省,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

5年来,贵州省全面完成192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命运;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24万人,为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夺取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是一个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山区农业大县,当年贫困的农民为了吃上荞麦糊糊,不得不把刀斧举向森林,把锄头刨向山坡,开荒开到山顶,种地种到坡埂。“5年前,我们家还一家五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家里种的3亩苞谷地和散养的牲畜是全部经济来源。”说起以前的生活,刘开文脸上布满愁容。

2016年9月,刘开文一家作为建档立卡且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条件的贫困户搬进了大方县凤山乡恒大幸福二村。搬出大山,住进新房,望着眼前漂亮的楼房,他不禁感慨:“要感谢现在的好政策,我们家从土坯房搬到了现在的楼房,这样的好日子以前从来都没有想过。”随后,刘开文夫妇经过培训被安排到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就业,夫妻俩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照顾家庭两不误。

如今,贵州正在农村兴起一场产业革命,依托当地资源,提倡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商则商、宜游则游,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就地脱贫。

自2019年起,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由12位副省级领导分别领衔推进茶叶、食用菌等12个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到产业发展任务书、时间表、线路图、责任人。同时,省级财政加大对12个特色产业的投入,安排12亿元专项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产销对接,走“菜单式”扶贫新路;黔货出山,成为对口帮扶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走出国门,“扶贫菜”端上东南亚餐桌……经过1年多的努力,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

小桥流水,依山而建。坐落在贵阳市开阳县南江布依族苗族乡龙广村的旅游民宿“水东乡舍”,让人向往。

2017年,村民陈兴忠用闲置的二层小楼入股,将小楼改造成蜡染主题民宿——“莲乡居”。民宿经营半年获得1万多元分红。在这里,当地政府尝试将农村房屋、土地资源变成村民的入股资产,农村闲置房、闲置土地变成乡村旅游的核心要素资源,传统村落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既保住了绿水青山,又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在贵州,许多像“水东乡舍”这样的项目以乡村旅游民宿、新乡村旅游目的地为载体,发展产业项目,让村集体和村民享受到入股分红收益,增加村民经济收入,助推乡村振兴。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越来越多的资源、资金、人力向贵州乡村涌入,贵州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被盘活成助农增收的“富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把乡村旅游产业建在农民利益链上,贵州各地各显妙招。

贵州省湄潭县素有“云贵小江南”之美誉,这里土壤肥沃,生态优良,自古便是出产好茶的地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茶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道路。2019年,湄潭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26元。青山绿水间的生态茶乡,让城里人羡慕不已。

“我们这里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茶山变金山,‘到湄潭当一个幸福的农民’已经成了一句时髦的口号。”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居村党支部书记李洪刚对记者说。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贵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0552个,比上年同期增加503家;接待11159.26万人次,同比增长14.3%;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31.4亿元。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从业人数达25.5万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达23万人,从业人员年均工资额2.51万元,带动农户22.5万户。

今年2月,贵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制定“12条干货”,出“硬招”、引“硬人”、扛“硬活”,明确345”保障底线,即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按不低于所在县区上年度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且年收入不低于4万元,支书主任一肩挑的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

为了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贵州还出台了很多政策,切实提升村干部岗位吸引力,激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热爱村干部岗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成效。“以前村干部收入低,难以吸引年轻人,现在政策好了,我们干事创业更有底气了,返乡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贵州省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红寨村的80后党支部书记李根利对记者说。

结合当前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工作,贵州遵义、毕节、六盘水等地还把作风扎实、攻坚能力强的党员干部放在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沿,把强大的力量、优势的资源下沉到组织建设相对薄弱的地方,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培养锻炼党员干部的平台,调动和激发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全省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

走出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十三五”时期是贵州工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全省工业经济平均增速在9%左右,保持高于全国平均、高于西部地区的赶超态势,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全国第25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21位。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新形势,贵州省委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把加速推动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为抓手,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

走进贵阳双龙临空经济区的贵州宝能汽车项目产业园,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加快建设速度。作为贵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工厂的重点项目,产业园总投资超百亿元,预计今年将实现首车下线,建成后将成为双龙临空经济区高端制造业的领军者。宝能汽车有限公司贵阳基地总经理亢书生告诉记者,公司计划将贵阳基地打造成集新技术、新工艺、优质新能源及互联网汽车产品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工厂。

随着一批以先进装备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园拔地而起,航空、航天、汽车等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花繁叶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正朝着贵州工业的“新脊梁”目标快马加鞭行驶。2020年,贵州航空、航天、汽车三个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较“十二五”末提高近12个百分点。高端产业集群竞相崛起为贵州工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当下,贵州工业正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全力打造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努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2016年以来,贵州省工信厅大力实施“千企改造”工程,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过去5年,6000余户企业实施改造升级项目7000余个,拉动技改投资近5000亿元,助推了一大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千企引进”工程做大增量,华润、恒大等一批世界500强、全国500强企业入黔投资兴业,为贵州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和新活力。目前,贵州已构建起以煤、电、铝、磷、酒、装备制造和农特产品加工等为主的首位产业体系,大数据、大健康、大生态等一批新兴产业在全省各开发区落地生根。

“真没想到,只用了52天时间,企业的厂房就开始动工,速度太快了。”5月20日,恒力集团纺织总管理机构总经理郭昱君对记者说。2020年12月26日,总投资220亿元的恒力(贵阳)产业园项目在贵安新区开工建设。作为贵州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恒力(贵阳)产业园从签约到开工,仅用了52天时间,这不仅是“贵人服务”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成为贵阳贵安基层党组织提升项目落地建设“加速度”的生动实践。

今年,贵州将大力实施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精神,下大力气解决政府违约失信、服务效率不高、涉企涉法涉诉、干部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良好的政商关系,加大明察暗访、典型曝光、追责问责力度,畅通企业诉求表达渠道,以政商良性互动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把项目引进来,更要确保落地建成投产。贵州一边积极引进优强项目,一边通过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确保项目落地落实。为做好项目落地服务工作,省投资促进局牵头成立项目工作专班,贵阳市、贵安新区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若干工作专班。

同时,贵州还提出,要推动建立重大招商项目省领导、省直部门“双服务”机制和调度机制,定期专题研究解决重大招商项目落地难、见效慢问题;完善省、市、县项目落地推进联动机制,切实提高入园率、开工率、投产率。

在贵阳市经开区,当地各级党组织开展了企业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对现有工业经济存量、增量进行认真梳理,开展规上工业企业调研走访工作,主动上门服务,了解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经营问题。协调解决企业在资金、研发、用工、厂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六盘水市聚焦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在贵州率先开启氢能源发展,在延长煤焦化产业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新作为。

“贵州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贵州省委书记谌贻琴表示。

推荐内容